为缓解冬季低温饮水对鸡消化道的不良刺激,改善生产种鸡的性能,用501只35周龄的种用白丝羽乌骨鸡母鸡,分为两组,试验组298只、对照组203只,进行了冬季给乌骨鸡饮温水的试验,试验期24天。结果:试验组平均产蛋率56.21%,对照组48.82%,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蛋重试验组为40.7412克、对照组39.9341克,两组差异显著(P<0.05),种蛋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冬季饮用温水可明显提高种乌鸡的产蛋性能。
关键词:冬季 温水 种乌鸡 产蛋性能
冬季寒冷的气候会使鸡群产生明显的冷应激,造成成年鸡产蛋量的明显降低。较低的鸡舍温度会增加鸡体的代谢产热量和非蒸发散热量,冷空气对鸡的上呼吸道也会产生不良的刺激。低温条件下让鸡群饮用低温的饮水也会增大体热的散失,同时对上消化道也会带来不良的冷刺激。冬季在供给普通饮水的情况下鸡只的饮水量会明显下降,这也是鸡只为减轻低温应激而采取的自我调节措施,饮水的减少有可能对蛋的形成过程产生消极影响。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供给鸡只饮用温水以减轻冬季的冷应激,提高年鸡群产蛋性能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群
在种鸡舍内取相邻20组笼(群体本交笼)内501只健康的35周龄种用白丝羽乌骨鸡,分为两组:试验组12笼共298只,对照组8笼共203只母鸡。在分组后的两周内观察产蛋性能,试验组和对照组产蛋率分别为49.36%和48.17%,无显著差异。
1.2 饲养管理
每天照明时间为16小时,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同一饲养员喂养。除饮水温度外其它各项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1.3 饮水管理
在正试期内,对照组鸡群采取自来水以长流水的方式向水槽内供水;试验鸡群每天供温水5次,时间分别为早上6点喂料之后,上午9点,中午12点喂料后,下午3点半和傍晚7点喂料后。供水前用热水加入适量自来水使水温调至35℃左右,加入水槽,添加量约为槽深的四分之三,15分钟后测定水温为20~25℃。
1.4 试验时间与地点
本试验自1998年12月25日开始到1999年1月31日止,共计38天,其中前14天为预试期。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县星河畜禽良种场进行。
1.5 就巢鸡处理
各笼出现的就巢鸡进行标记后喂服2片醒抱灵,醒抱后放回原笼。
2.结果与分析
�试验期间记录每天产蛋数、产蛋重、合格种蛋数、鸡只死亡数。舍温记录为每天早上开灯后和下午2点时两次,舍温变化范围在-2~16℃之间。
2.1 对产蛋率的影响记录每天试验组和对照组鸡的产蛋率,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见表1。
表1 饮用温水对乌鸡产蛋率的影响
统计天数 平均产蛋率(%) 平均蛋重(克) 种蛋合格率(%)
试验组 24 56.21% 41.69 93.61%
对照组 24 48.82% 39.93 94.20%
从平均产蛋率看,试验组鸡群产蛋率比对照组高7.39%(是对照组产蛋率的115.14%),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
2.2 对平均蛋重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试验期内试验组平均蛋重比对照组高出1.76克(高出4.41%),经统计分析试验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对种蛋合格率的影响试验全程内试验鸡群总产蛋4020个、合格种蛋3663个,合格率为91.12%;对照组鸡群产蛋2378个,合格种蛋2140个,合格率为89.99%。经统计分析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2.4 对鸡群成活率的影响试验期间对照组鸡群无死亡,试验组鸡群病死1只。
3.讨论
3.1 冬季舍温较低的情况下饮用温水可以明显减轻胃肠所受的冷刺激,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同时也会增加饮水量,尽管没有能在本次试验中做出详细的耗水量测定,但是从鸡的饮水频率上有增加的趋势。这两方面可能是冬季饮用温水可以提高种乌鸡产蛋性能重要原因。
3.2 冬季饮用温水是否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对这一问题在初始时没有加以考虑而未有详细统计结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3.3 在农户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冬季饮用温水也较容易做到,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