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是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适宜的光照能刺激母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增强,加快卵子的形成、排出和输卵管的发育,从而提高母鸡的生产能力。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鸡群开产日龄和产蛋量的重要因素。在饲养管理正常情况下,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能促进性成熟;相反,推迟鸡的性成熟。过早或过迟开产的鸡群,生产性能都比较低,只有通过科学地控制光照,才能使鸡群适时开产,提高生产性能。稳定、科学的光照是鸡群高产稳产不可少的条件??
光照原则
育雏期: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应逐渐减少,严禁增加光照时间。
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间应保持恒定不变,禁止延长光照时间。
产蛋期:光照时间先增加然后保持恒定,切勿缩短光照时间。
光照制度
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采用人工和自然光照相结合的办法,达到理想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密闭式鸡舍采用人工光照控制。所以开放式鸡舍和密闭式鸡舍的光照制度就有所不同。
1. 开放式鸡舍光照制度
制定开放式鸡舍鸡群的光照制度,应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光照时数,即每个季节和每个节气的自然光照变化规律。自然光照时数以本地区日出日落之间的日照时数计算。在实际生产中,应掌握日出及日落的时间,然后根据日照时数进行早晚补充照明。
2. 密闭式鸡舍光照制度
密闭式鸡舍要求遮光性能好,防止自然光照透进鸡舍,否则对鸡群生长不利。密闭式鸡舍饲养的鸡群完全依靠人工光照,不需随季节的变化而变更光照制度,也不必经常变动或补充光照时间,可以按照规定的光照制度准确执行。密闭式鸡舍的光照制度如下:
①育雏、育成期的光照制度
育雏期用渐减光照制,育成期采用恒定光照。
从第1到3日龄时每天光照24小时,由于新生幼雏视力弱,采食能力差,消化机能及体温的调节机能不全,为促进雏鸡的采食量、饮水量,所以光照时间要长,光照强度要大。第4天到14天时每天减少1小时。第3周开始每天减少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为9小时恒定光照。10周龄前为幼雏阶段,光照的长短对鸡只的性成熟无影响。第10周到18周是鸡群光照管理的关键期,光照时间的延长或缩短,都会影响鸡群的性成熟,所以育成期光照应保持恒定。
②产蛋期的光照制度
产蛋期光照管理的原则是:为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使其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光照时间逐渐增加,不宜逐渐缩短。光照强度也不可减弱。产蛋期一般是用渐增或不变的光照,但是每日不得小于14—17个小时的光照时间。
产蛋鸡对光照时数非常敏感,光照时数增加的次数、频率,能促进鸡只的性成熟。为了达到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鸡群首次增加光照时间,应根据体重增加光照。因为过早的增加光照,导致鸡群性成熟过早,开产提前,蛋重偏小,高峰期低而且持续时间短;过晚的增加光照,性成熟晚,开产时体重增加导致鸡群产蛋率偏低,初产期蛋重增加,很容易造成脱肛和啄肛的增多,形成不必要的损失。
产蛋期的光照刺激:从第一次增加光照到产蛋高峰,要求进行8次光照刺激,一般17周(下转四版)体重达到标准,开始增加光照刺激性成熟。从22周龄开产开始,每天给鸡光照13-14小时,以后每周递增30分钟,一直增加到16小时为止,以维持产蛋高峰。
光照强度
1-7日龄光照强度为20-30勒克斯,此时如果光线偏暗,幼雏视力较弱,不便采食、饮水。
7日龄到20周龄生长阶段的鸡,为控制鸡只的生长,在适当的日龄达到性成熟,光照强度以偏暗为好,一般为5-10勒克斯。
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一般为10-20勒克斯或用5瓦节能灯。
光照管理的注意事项
1. 从育雏到蛋鸡淘汰全过程的光照制度要认真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2. 光照制度执行中,每次增加光照时数一次不能超过1小时,否则容易发生鸡只脱肛现象。
3. 光照时间控制多采用微电脑时控开关,也可采用人工定时开关灯;光照强度控制一般采用更换节能灯瓦数的大小来调节。
4. 灯泡高度距地面2米,不可离鸡体太近,否则容易啄肛;使用多列灯泡时,应交错悬挂,灯泡间距3米,灯座上最好安上反光罩。
5. 光照制度应和饲养管理相结合,如育成期通过增加光照和调整营养水平结合起来,控制鸡群的体重和性成熟。
6. 产蛋期首次增加光照时间不一定是固定周龄,范围在17-22周龄。实践中要根据鸡群平均体重和该品种开产时的标准体重比较结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