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农业七星农业分公司第七管理区水稻示范户路万良,从2003年起利用稻田的自然优势饲养鸳鸯鸭,两年时间摸索出了一套稻田养鸭经验和技术。据他介绍,稻田养鸭,是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好项目。鸭群在稻田捕食水稻秸秆上的寄生虫,确保水稻健康生长;鸭粪可以肥水肥田,有利于生产绿色有机水稻,促进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但要获得长久的效益,还必须抓好以下七个主要环节。
雏鸭舍温度
雏鸭出壳7~10天内,应在28~30℃的恒温下特护,舍内空气流通,无异味,用高锰酸钾两天消毒一次。
控制“玩水”时间
幼鸭初次在稻田“玩水”,应在中午,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幼鸭因凉受病,然后根据幼鸭的生长条件、精神状况,逐渐延长幼鸭的“玩水”时间。
增设遮阳棚
夏季和初秋气温、水温较高,应增设遮阳棚,中午炎热时将鸭子赶到遮阳棚休息纳凉。遮阳棚以设在稻田中心处为宜,避免外部环境影响幼鸭生长。
定时定点喂料
幼鸭出壳后第一周的24小时内要不断加水和饲料,让其自由采食;一周后每3小时喂料1次,羽毛丰满后每晚8时喂料1次。遮阳棚周围为喂料固定地点。
饲料配制
配制饲料可以就地取材,一般用料及比例是:玉米粉58%,糠麸20%,豆饼10%,野菜类10%,鱼粉、骨粉、食盐2%,同时给予适量的多种维生素。
越冬管理
在10月前就要做好鸭舍的防寒越冬工作,防止寒风侵袭,温度控制在0~5℃之间。
防疫工作
经常观察雏鸭的饮食、排便及活动情况,勤刷洗饮水器具,保证供给充足、干净的饮水。冬季鸭舍要勤换垫草,以稻壳为主。因稻壳渗透性好,可防止各类寄生虫、病毒、细菌滋生。此外,要注意防止天气突变引起鸭感冒。发现病情要立即治疗,并将病鸭隔离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