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蛋鸡饲养方法详解

 
第一、蛋鸡饲养十要点
  1.选育良种:在确定养鸡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妥当的品种。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种的优劣使产量相痉20%以上。因此在选购雏鸡之前查看售鸡单位的引种证,确保引入良种,这是第一要点。常见的优良品种有罗曼蛋鸡、海兰、伊莎、迪卡等。
  2.育雏期高产潜力的培育:培育高产母鸡的要领是:①整修育雏期间每天的光照时间的总趋势是逐渐减少的,至少在10周龄后。②提供充足的饲养空间与设备,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体重和跖骨长度达到相应生长阶段的体征标准。③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3.采取经济合理的饲养方式:鸡舍内2/3面积,上为棚床,下为粪坑,1/3面积为垫草地面的舍舍混合地面饲养方式最经济适用。
  4.创造有利于高产的环境:环境控制对于最佳经济的生产至关重要。①首先要保持产蛋鸡舍有一个安静环境。②提供充足的饮水是保持鸡群高产最关键的,每天用新洁尔灭清洗饮水器,冬季提供温水。③鸡舍最经济、最适合的温度是21℃至27℃,蛋鸡舍的温度控制在5℃至29℃。④产蛋期的光照时间逐渐增加,不可以缩短,每日晃照时数不宜超过17小时(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照总数时)。忽迟、忽早地开灯、关灯会引起部分母鸡停产甚至换羽。⑤饲养密率要适当、平养,每平方米可饲养5只成鸡,采取全舍饲混合地面饲养,每平方米可饲养8.5只鸡。如果采用食槽喂料,每只鸡须占有10厘米食槽和4厘米的水槽。如果用自动料桶。每25只鸡应配备1个底盘直径为40厘米料桶。每50只鸡1只自动饮水器或水盆。
  5.加强预产期的管理:蛋鸡从开产前三周起至高峰过后这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肉本还精神都处地娇弱的状态,需要要精心管理。实践证明这段过渡管理对鸡的开产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影响较大,应该着重抓好以下
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育成鸡应该适时移入产蛋舍内,移群前必须完成疫病防治工作,其中包括最后一次新城疫加强免疫注射、驱虫。喂5~7天痢特灵,按每公斤饲料加200克毫克剂量。移群后及时供水、供料。②适时改喂青年鸡料为预产鸡料,母鸡移产蛋舍后,改喂含代谢能2750千卡/公斤、精蛋白19%、钙2%的预产鸡料,饲料中多维素的含量约为青年鸡的两倍。在鸡舍内放置几个盛有贝壳、砂或石灰石粒的容器。增加颗粒状钙的供应,直到鸡群产蛋率达10%以后再换喂蛋鸡料,这时期蛋鸡料的营养密度与预产料基本相同,其钙的含量应提高到3.5%,代谢能也可根据需要提高到2800千卡/公斤。③及时增加光照,有效的办法是从18周龄到19周龄(褐壳蛋品系从20周龄到21周龄)之时增加30分钟,以后每周增加15分钟,早晚交替逐渐
增加,直到全天光照时数达16小时为止,经常擦抹灯泡上的灰尘是一件重要工作。
  6.按产蛋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①母鸡并不能完全自行调节代谢能的摄入量,蛋鸡食入过多量不仅浪费饲料,而且会使母鸡过肥,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一般说来,在舍温20℃时产蛋高峰期的母鸡每天食入
的代谢能应该为310千卡(指白壳蛋品系蛋鸡),舍温每降低或升高一度,代谢能也应相应地增、减3.4千卡,尤其是40周龄后,每周称测母鸡的体重,把鸡群的平均体重控制在1750克左右(褐蛋壳品系为2000克),是鸡群是否能继续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在用商品配合饲料喂鸡时,我们一般采取限制喂量(包括从40周龄起逐周减少日粮5%的办法)以达到鸡群产蛋不下降,体重不增加的目的。②蛋鸡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比较每感,在实践中,NRC推荐量往往是不够的,我们感到母鸡每天食入
18.5克粗蛋白,700毫克含硫氨基酸(其中400毫克蛋氨酸、300毫克胱氨酸)、800毫克赖氨酸就可以发挥鸡群的最大生产潜力,然而过高的蛋白含量不但不经济,而且是有害的。节约蛋白饲料的最好办法是掌握适宜的能量与蛋白比值(145至165)。③适量的青绿饲料能促进母鸡多产蛋,青绿饲料拌饲料不是好的喂法。我们采取每天中午时刻一次性投喂,数量不宜超过每天饲料饲喂量的1/3,这种饲喂方法效果最好。
  7.采取合理的防疫灭病措施:严禁参观,注意鸡群与外界隔离。为了
防治沙门氏菌和弧菌肝炎病的危害,每隔45天,喂5至7天痢特灵(用法同
前),对促进产蛋,维持高产确有显效。
  8.强制换羽:虽然强制换羽可以缩短母鸡自然换羽的休产期,改善鸡群的产蛋情况和蛋品质量,但是强制换羽后,母鸡无论在饲料消耗、饲料料报酬可产蛋强度方面都比第一个产蛋年低10~15%,如果饲料与鲜蛋的比价不合适,强制换羽也就失去了其经济价值。
  9.注意市场变化,适度规模发展:可以制定以下的生产方案,每年3~4月底开始养鸡育雏,当年8~9月份开产,产蛋高峰期正处于蛋介较高的秋冬季,第二年6月底蛋价较低,对鸡群实行强制性换羽,8月份恢复产
蛋,9月进入第二年产蛋高峰,又可利用第二个蛋价较高的秋、冬季。春节前在活鸡价格最高时全部淘汰处理,在正常情况下实施这个生产方案的经济效益较好。
  第二、青年母鸡育成的九个要点
  获得高品质的青年母鸡是达到高产的第一步。因此就育成期的九个要点加以说明。
  1.体重是品质的基准之一:育成期的体重是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雏鸡开食后7~10天间,随意抽  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并将其结果与标准体重经常进行比较与研究,再决定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所测体重的平均值,若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的之间,其后产蛋成绩良好。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必须查明其原因及时采取对策例如饲料摄取量、饲料品质、给料次数、水槽位置、疾病、舍内环境等);相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是限制饲料喂量等来维持与控制适宜
体重。作为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以内,就算鸡群的体重整齐一致。
  2.断喙:断喙较容易失败,有时过分切割嘴喙,有的则断喙不足,还有的烧坏舌头,在断喙时下嘴比上嘴留得长,成功的断喙其后不会过分伸长。
  3.避免密饲:通常,鸡舍面积夏天要宽敞,冬季较狭,春秋天介于两者之间。
  4.光照管理: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控制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
  关于光照程序有各种实用性的方法,究竟哪种好?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或者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要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例如:若在育成期采用相当长的光照时间,而转入成鸡舍时日照时间是变短的季节,这就会使产蛋高峰受到影响,不能使鸡群达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5.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主要是病毒性疫苗类型,接种方法要根据本地区鸡病发生状况,来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疫苗的管理、使用方法按说明书进行。否则,就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6.控制鸡病的发生:现在育种公司、孵化场、育成公司从过去产蛋鸡舍的饲养密度等考虑,利用月田源抗体的雏鸡来生产青年鸡。
  7.给料方法对青年母鸡的影响:给料方法对青年母鸡的生长发育状态有明显的关系,幼雏、中雏、大雏都必须给以优质而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饲料。喂料时,育雏前期床面铺上报纸或是活动纸板。将饲料加水浸湿((用手握成团、手松后即散开为准)后撒在上面喂给。前三天用此法喂料,从第四天起用此方法给合加料槽饲喂,第6~7天过渡到全部用料槽饲喂。初产前二周就要增补足够的钙,对开产早的青上母鸡也要设法补充钙。
  8.青年母鸡的转群:青年母鸡迁入成鸡舍应在开产前进行。移动时捉鸡的方法要注意,因为迁移鸡舍对母鸡易受各类应激影响。育成期间用同一给料机和饮水器时,移动后用其他类型的器具给料、给水,则要数后才能适应。这样,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性成熟推迟,进而产蛋量也将下降。
  9.20周龄的体重:20周龄时的体重,希望达到种鸡饲养手册规定的体重标准,20周龄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若过大或过小都将对产蛋产生恶劣影响。有报道指出,若初产时体重不适宜,则产蛋个数和平均产蛋重就降低,死亡率就增高。
  第三、蛋鸡管理六项措施
  一、鸡群选择方法
  ㈠后备鸡的选择与淘汰
  高质量的后备鸡是种鸡及商品蛋鸡经营得以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后备鸡的质量与其未来的产蛋性能高低直接有关。因此,在鸡群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对鸡群加强选择。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在6~7周龄时进行,第二次选择在20周龄组群时进行。
  ⒈第一次选择
  ⑴青年肉用型种鸡:肉用型种鸡第一次选择十分重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
  ①种鸡原则:对青年种公鸡先测定选种的最低公鸡体重。如果开始时公雏占鸡群15%,主要是根据体重选种,可淘汰鉴别错误,体重太轻,不健康及畸形等公鸡,选留85%的优良公鸡。如果开始时分雏占13%或更少时,则仅淘汰性别错误和有明显缺陷的即可。对于青年母鸡,除了有病和瘦弱或有缺陷之外,都留用,根据留种比例及实际鸡数,宁可多留一些,以防不足。一般留种比例为12∶100。
  ②称重选种:首先在每栋鸡舍抽样100只公鸡左右,称重个体记录,以决定了低的留种体重,然后开始全部称重,并根据不同体重范围,分别装入鸡笼,低于留种体重的被淘汰,所留鸡数应比应留鸡数多一些,再以外形和体质作标准,进行淘汰,要注意不要淘汰过多。
  ③体型外貌选种:先从最重的鸡开始,如果要留的数目足够后,较轻的就全部淘汰,对于下列情形者应予以淘汰。虽然够重,但矮小者;羽毛颜色不符合品种特征或毛色混杂,或羽毛不丰满,或翅羽不朝同一方面,或尾部无羽毛倾向一这筹;歪嘴、交叉嘴,上下喙不吻合;斜眼、突眼、眼球深陷,瞳孔分裂不整或色素异常;扭颈、曲颈、侧颈等,背太短,太狭或光秃无毛;狭小、容积不大;龙骨不直,短小,变形不平整;足胫变曲(尤其是中指),两足胫不平行,脱腱病症,骨胳变粗,软化。特别是跗关
切部,趾上有软、硬肿瘤;胸部有囊肿,胸、腿部肌肉不发达;虽无病但欠健壮,如冠部苍白、肛门羽毛不洁,神态不佳等。
⑵青年蛋用型种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