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毛色遗传

(1)色素的形成兔的毛纤维之所以能表现出各种颜色,是因为有色素存在的缘故,这种色素物质统称为黑素。黑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褐黑色素,由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及有关成分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其中褐黑素为易溶于碱的圆形红色色素颗粒,很容易被碱性溶液所溶解;另一类称为常黑色素,它又可分为黑色和棕色两种色素类型,这些色素的可溶性要比褐黑色素小得多。但是不管哪种色素,它们都要经过一系列氧化酶的作用才能形成,而这个酶系统的氧化过程对温度比较敏感。有的酶在较低的温度下才有活性,譬如加利福尼亚型白化兔的毛色形成就受这类酶的作用。加利福尼亚型白化兔全身白色,但耳朵、鼻端、尾巴和四肢末端部位由于温度比其他部位低得多,所以呈现黑色。而且这些部位色泽的深浅也因气温不同而变化,例如在冬季则颜色深,呈黑色,而到了夏季,因气温高,氧化酶的活性下降,所以色泽变淡,呈灰色。有人做试验:将加利福尼亚型白化兔的体躯拔去一部分白毛,并饲养在10℃的环境中,因为这样的温度促进了这种酶的氧化作用,使之产生黑素细胞,结果新长出的都是黑毛。  皮、毛的黑素细胞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层和毛纤维的皮质层中。獭兔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毛色,是由于色素的性质、数量,颗粒的形状、分布的方式以及酶的作用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这些因素大多由基因控制。  (2)毛色遗传獭兔的毛色多种多样,如具有咖啡色、黑色、蓝色、黄褐色等毛色。通过了多次试验,明确了兔的多种多样的毛色是由各种基因所控制的,它们有的是属于同一位点的,也有的作用不同的基因却产生了相似的毛色,这样,致使毛色遗传变得很为复杂。据现在所知道的,控制獭兔毛色的基因已发现有10个系统,用遗传学的术语来讲,也就是具有10个位点。  不同毛色的纯种兔杂交,所生后代的毛色变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性,就可以控制毛色的变化,获得理想的、商品价值高的皮毛产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