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的选种

简单地说,选种就是指选择种兔。种兔是有效地提高兔群品质的重要工具,因而不仅要求它本身各项性能都优良,而且还要求有优良的遗传品质,以便能将这些优良性能传递给下一代。为了确切地选择出种兔,必须根据它们的个体品质、祖先品质、同胞品质以及后代品质进行综合评定。选种的方法有:  (1)个体选择个体选择只根据个体本身表型值的高低选留种兔,称为个体选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一般情况下,当性状遗传力较高,个体本身有这种性能表现时,用个体选择效果较好。  从獭兔个体品质的评定项目来看,每一项都包含着很多内痞,t如果把这些内容逐一评定,非但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对某项性能作比较全面的评价。于是,在实践中我们只是将一些重要的性状合并起来,进行综合评定,而其他一些性状则用来作为补充或参考。性状综合评定的方法很多,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指数选择法。  (2)系谱鉴定系谱就是种兔的家谱。系谱是一种记载祖先情况的表格或图表,系谱鉴定就是根据祖先的情况来鉴定种兔。  (3)同胞鉴定系根据同胞的性能来选择种兔的一种选种方法。在某些性状上,例如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等是无法对种兔直接测定的,这只有通过对它同窝同胞的测定而作间接的了解。又例如对种公兔不可能测得的产仔数和泌乳性能等限性性状,也只有通过对它同窝姐妹测定的结果,以判断该种公兔在这些限性性状上的遗传潜势。如果用作判断该种兔在肥育性能上的遗传潜力时,一般是在它的同窝同胞中取1公1母进行育肥后屠宰测定,取其平均值表示之。  根据同胞的性能判断该种兔的遗传基础,同样因受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影响而使鉴定的结果不太理想,所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异”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当父、母双方的基因型相对较纯的情况下,那么所产生的一窝仔兔在性能上的分离现象就不是太严重了。因而在选择断乳仔兔时往往要参考它的同窝同胞的均匀度。当然,同窝同胞的均匀度不单纯是遗传上的原因,其中也包含了母兔哺育性能问题。  (4)后裔鉴定这是根据子代的品质来鉴定亲代遗传性能的一种选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条件较高,一般只应用于种公兔选择上。因为子代的性状表现,是由亲代所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子代的表现就可以反映出亲代的遗传基础。这种鉴定种兔遗传品质的方法,是迄今为止被认为最有效的。  后裔鉴定需要通过对大量后代的性能评定,而后才能判断种兔的遗传品质,所以它在具体方法上要比个体鉴定、系谱鉴定和同胞鉴定都复杂得多。因为种公兔后代的数量大大超过母兔,从而在育种上的影响也大于母兔,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对种公兔实行后裔鉴定。  后裔鉴定的具体措施,可按下列几点进行:  ①选择与配母兔。后代品质的好坏不仅受公兔的影响,而且也受母兔的影响,为了使测定结果能反映出受测公兔的遗传品质,必须对与之交配的母兔进行选择。所选择的母兔无论在外形、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系谱结构等方面都应良好,而且应饲养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母兔因胎次不同,对繁殖性能是有所影响的。一般来讲,母兔最好都是处于3~5胎之间的。至于与配母兔的数量,当然是数量越多结果也越正确。根据法国对种兔后裔鉴定的经验,一只受测公兔配6只母兔,至少有20只可供测定的后裔即可。  ②控制环境条件。后裔的品质除了受双亲的遗传因素决定外,还受饲料种类、饲养管理水平、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应该尽量使所有后裔处于同一环境。这就要求做到:  a.在2~3天内把所有母兔全部配妥,使仔兔能在相差不多的时期内出生。  b.将所有与配母兔置于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为了使胎儿有充分发育的机会,可以适当喂以较好的饲料。万一必须改变饲料,也应逐渐变换。’  c.仔兔规定统一断乳日期,到达断乳日期,即将母、仔分开饲养。留待作为测定的幼兔,必须给予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  d.详细记载与配母兔的繁殖性能以及受测后裔的一切个体品质,以便全面地鉴定受测的种公兔。  ③幼兔的鉴定。幼兔在断乳后可以根据断乳个体重进行第1次鉴定。以后在每只母兔中选出2~4只幼兔饲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等待第2次鉴定。这次鉴定以生长发育和肥育性能作为依据。  ④种公兔评价。在根据后裔品质鉴定种公兔的种用价值时,一般可以采用该种公兔的后裔与整个兔群中同龄后裔的对比法来进行。具体是:将该公兔的后裔的品质计算出一个平均值,再将整个兔群中的同龄后裔的品质也算出一个平均值,然后将这两个平均值对比。如果种公兔后裔的平均值高于兔群中同龄后裔的平均值,表示该种公兔的种用价值高;如果低于兔群中同龄后裔的水平,这就说明尽管该种公兔的本身性能很好,但种用价值不高,不宜作为种用。  对受测公兔除了作整体性状鉴定外,必要时还应突出地做某一性状的单项鉴定。譬如在后裔鉴定时,一方面利用皮张大小的选择指数比较它的后代与兔群中同龄后代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还必须对被毛密度作单项对比,以便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总的说来,后裔鉴定的要求比较高,在目前尚未具备条件的兔场,建议暂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假如某一公兔的大多数后代品质是好的,可以认为这只种公兔的遗传品质好,适合于种用;或者某只种公兔大多数后代品质良好,但是与某几只母兔交配所产下的后代却品质较差,这说明该公兔的遗传品质是好的,只是与那几只母兔间存在着遗传上的不亲和性,以后必须避免它们之间的交配;如果某一只公兔的大多数后代的品质是差的,假如没有特殊原因,那么这只公兔不宜留作种用。  (5)综合鉴定种兔的个体鉴定、系谱鉴定、同胞鉴定和后裔鉴定在育种实践中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只有把这几种鉴定方法融为一体,才能对种兔做出最可靠的评价。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起来鉴定和选择种兔,称为综合鉴定。由于种兔的各项性状分别在特定的时期内得以表现,因而对它们的鉴定和选择必然也需分阶段进行。  第1次选择:一般在仔兔断奶时进行,主要以系谱和断奶个体重、同窝的同胞姐妹生长发育的整齐度作为选择依据。系谱选择是从系谱中优良祖先的数量考虑,优良祖先数量愈多,则后代获得优良基因的机会就愈多。断奶体重则对以后生长速度有较大的影响。此外,还要配合同窝仔兔生长发育的均匀度进行选择。把符合育种要求的列入育种群,不符合育种要求的列入生产群。  第2次选择:一般在3月龄时进行。鉴定的重点是3月龄体重、断奶至3月龄的日增重和被毛品质等。应选留生长发育快、毛品质好、抗病力强、生殖系统无异常的个体留作种用。淘汰生长慢、毛品质差、有病的个体。  第3次选择:一般在5~6月龄时进行,这是獭兔一生中毛质、毛色表现最标准的时期,又正值种兔初配和商品兔取皮时期。所以,可以生产性能和外貌外形鉴定为主,逐一筛选,合格者进入后备种兔群,不合格者作商品兔取皮。  第4次选择:在8月龄进行。此时兔子的生长发育又较完善,故可对其作外貌鉴定。  第5次选择:一般在1岁左右时进行,主要鉴定母兔的繁殖性能,对多次配种不孕的母兔应予淘汰。等到母兔第二胎仔兔断奶后,根据产仔数、泌乳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淘汰母性差、泌乳能力差、产仔数少的母兔和有恶癖、性欲差、精液品质不理想的公兔。不过,此时繁殖性能尚不稳定,其数据只能作参考,真正对繁殖性能的选择,重点应放在第2、3胎分娩之后。  第6次选择:当种兔的后代有生产记录时,则可根据后代品质对种兔再作一次遗传性能的鉴定,把真正优秀者列入核心群,优良者列入育种群,较差者列人生产群。最后选出性能优秀、遗传性稳定中之最佳者。  (6)引种技术引种是獭兔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引进种兔品质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对养兔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要选好引种季节。獭兔的引种季节,以气候条件适宜的春、秋两季为宜。夏季不宜引种,因为獭兔怕热,应激反应严重。冬季也不宜引种,因为冬季寒冷,饲料条件差,易受寒冷的刺激而引起病害,甚至死亡。春、秋季节气候适宜,饲料丰富充足,特别是秋季,种兔运回后经过一个冬季的饲养和观察,已对饲养方式和气候、饲料条件有所适应,到了翌年春季即可配种繁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要做好引种前的准备。引种前需要了解的信息很多,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需要掌握的技术更多。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①了解种兔信息。获得准确的种兔信息是引种的前提。什么地方有种兔,规模多大,种兔的来源如何,质量怎样,价格高低,存在哪些问题,必须搞清楚。  ②请教专家教授。  ③上网查询。  ④参加各种专业会议。无论是新的养兔企业,还是具有多年养殖经历的养兔企业,参加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养兔以及相关会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了解最新的养兔信息和市场行情。  ⑤订阅业内报纸杂志。  ⑥参加有关技术培训班。  ⑦提前联系和签约。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种兔信息之后,要进行电话联系,然后现场考察。货比三家之后,做出最后决定。与供种兔场签订合同,包括供种时间、种兔数量、体重、质量要求、公母比例、档案资料:免疫情况、付款方式、售后服务和赔偿条款等。  ⑧准备运输工作。除了准备运输车辆以外,运输笼具也非常关键。  此外,还要准备防风、防雨雪、遮阳避光的工具。  ⑨准备饲料和饮水。由于运输笼具较小,装载密度大,摆放紧凑,因此一般途中不投喂饲料和饮水。但如果运输时间较长(2天以上),可准备一定的块根块茎饲料(如萝卜),放在笼内,一举两得。  ⑩准备资金。  再次,种兔的现场挑选。购买种兔年龄应以3~5月龄的后备种兔为主。但如果距离较近,工作需要,也可以购买一定的断奶仔兔,甚至其他年龄的种兔。为了把好种兔质量关,应进行严格的挑选。  ①初生仔兔的挑选。引进初生仔兔是一项新的技术。其优点是降低引种成本,提高引种效率。本项技术应用成功需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