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的产业化生产

长期以来,我国獭兔生产一直以千家万户饲养为主,作为一种副业。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养殖规模普遍较小,以家养几只或几十只母兔的为多,饲料营养水平低,配套养殖技术跟不上,产品一致性差;二是商品獭兔合格率低,养兔效益无保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獭兔对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而在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普及跟不上;三是獭兔产品产、销脱节现象十分普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獭兔生产者与拥有现代表皮加工技术的企业和经销商,天各一方,产销渠道不畅通。而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獭兔生产者已由过去的老区、贫困山区等地的农民发展到现今拥有科学技术的城市职工、毕业学生、有志企业家等众多人员,养殖规模也由过去庭院经营发展到拥有众多上规模的大型养殖场,由单一饲养发展到现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大型企业,由规模化、集约化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獭兔发展的出路是走产业化道路。  獭兔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其实质是通过龙头企业将市场与饲养者连接起来,把饲养者带进市场,把市场引给饲养者,它是联结市场和养殖者的桥梁和纽带。产业化就是将獭兔从生产到流通中的各环节相互紧密连接,产前、产中和产后成龙配套,使生产有技术,供应有保证,加工有原料,产品有销路,商品有市场,使养兔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深深溶于社会,使养兔真正成为产业。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