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兔群进行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其目的是为了使家兔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以免遭传染病的威胁。最常见的接种方法是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一般接种7天后,即可获得数月至1年的免疫力。疫苗的保管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有的兔场因不重视而未给兔群预防接种,也有的因疫苗质量欠佳、保管不当,或在接种时剂量不足或疫苗株与流行株存在血清型的差异或接种疫苗后尚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以及当獭兔本身免疫力低下时,仍会有传染病的发生。此时,对疫区的獭兔要进行该传染病优质疫苗的紧急预防接种,对控制和扑灭疫情具有重要作用。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的对象应是受威胁的正常无病兔群,对于病兔则不应接种疫苗,而应以隔离治疗、淘汰为主。在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时,对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接种时要防止一针多兔,造成针头的再污染,应做到每兔更换1个针头。 由于兔的传染病较多,因此要制订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以确定先防什么病、后防什么病。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程序防疫,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家兔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内容。但免疫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要因地、因群、因时制宜地灵活运用。例如,根据兔场或兔群的实际情况,兔群如以呼吸道病流行为主时,可先进行呼吸道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或波氏杆菌病的疫苗注射,再进行大肠杆菌病、克雷伯氏菌下痢病和产气荚膜梭菌病等消化道病的疫苗注射。如兔群是以呼吸道病中的波氏杆菌病流行为主,则应先注射波氏杆菌病疫苗,再注射其他疫苗。 各类獭兔免疫程序是: ①仔、幼兔: 25~28日龄:大肠杆菌2毫升,皮下注射。 30~35日龄: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二联苗2毫升,皮下注射。 40~45日龄:兔瘟苗1毫升,皮下注射。 50~55日龄:魏氏梭菌苗2毫升,皮下注射。 60~65日龄:兔瘟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 ②青、成年兔:一年2次或3次定期防疫。繁殖母兔,兔瘟苗可加倍用量,有利于幼兔获得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獭兔全年防病规程: 1~3月份,重点预防巴氏杆菌、葡萄球菌、波氏杆菌等病。可每月喂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兔每次1~2片,连续5~7天,外加等量苏打。 4~6月份,重点预防兔球虫病。可每月喂服雄黄,每天每兔0.1克,连续7天,或内服5%碘溶液,剂量为2毫升加1000毫升水稀释,连续15天。 7~9月份,重点预防胃肠炎、魏氏梭菌病。可每月喂敌菌净,每兔1~2片,连喂7天或内服木炭粉,每兔口服2~4克,每周2次。 10~12月份,重点预防代谢性疾病,平时常喂胡萝卜或适量多维素粉。 除了完成常规免疫外,还可做超前免疫。超前免疫,指一方面在怀孕或哺乳期母兔的日粮中添加相关药物,消除母兔本身的隐性疾病,净化乳汁,让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幼兔,可使幼兔出生后就获得较强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在幼兔出生后就进行断奶前防疫,可使仔兔断奶后迅速产生抗体,减少或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对仔兔的影响,达到健康快长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母兔怀孕后17天,皮下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灭活疫苗2毫升,预防仔兔大肠杆菌病;怀孕后18天,每千克日粮中拌人地克珠利0.5克,或每50千克饮水中加入10毫升地克珠利,连用5天,可预防球虫病;怀孕后20天,皮下注射(或拌料)伊力佳或阿力佳,每只母兔用量为2毫克,可预防体内寄生虫病;怀孕后25天,每只母兔口服新诺明片1片或恩诺沙星1片,连用5天,可预防葡萄球菌病。 仔兔3日龄,口腔滴入复方黄连素,每只仔兔给予3~5滴,连用2天,可预防黄尿病;18~20日龄,皮下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灭活疫苗,每只仔兔用量为1.5毫升,可预防大肠杆菌病;25~27日龄,皮下注射波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每只仔兔用量为1.5毫升,可预防波氏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33~35日龄,皮下注射兔瘟、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三联灭活疫苗1.5毫升,可预防兔瘟、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