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兔出生后12~14天开眼。开眼的迟早与仔兔的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关。发育健康又良好的仔兔开眼的时间较早,反之则较迟。仔兔若在14天后才开眼,说明营养不足,体质较差,体重轻,易感染疾病,要特别给予精心护理。有的仅睁开一只眼,而另一只眼常被眼屎黏住,应及时用脱脂棉蘸上温开水轻轻拭去眼屎,然后用手轻轻分开眼睑,再点少许眼药水,过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若不及时处理,易形成大小眼或致瞎。 睁开眼后的仔兔即开始活动,在产箱里来回跳跃。数日后即可跳出产箱活动,这就叫出巢。出巢的早晚不同。一般出巢早的,说明母兔乳汁不足;出巢晚的,说明母兔乳汁充足。出巢后的仔兔,对营养的需要越来越多,母兔的乳汁则逐渐满足不了仔兔的需要,这时仔兔还不能采食
饲料,常常表现饥饿,往往是紧追母兔吮乳,所以开眼期又称追乳期。这个时期,仔兔追乳,使母兔终日不得安歇,也会影响到母兔的安静采食及身体的尽快恢复。 开眼的仔兔出巢后即开始寻找食物,逐渐开始由吃奶转变为吃植物性饲料。此时仔兔的胃肠机能发育不全,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很低,如果突然转变,常会引起消化不良,以至患病或导致死亡。因此,这段主要是抓好仔兔的早期补料和断乳的逐渐过渡。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做好仔兔补饲。在仔兔哺乳期间,从20天左右开食起,在继续哺乳的同时,喂给适量的混合精料,称为仔兔补饲。 随着仔兔日龄增长,体重增加,食量也随之增加,仅靠母兔已远不能满足仔兔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20日龄后,母兔的泌乳量很快降低,这就不能满足仔兔营养的需要了。补饲对仔兔有许多好处:首先,补饲有利于仔兔过好“断奶关”。仔兔断奶后,如果不及时补饲,会出现营养不良而“掉奶膘”,还可能诱发传染性口腔炎而造成死亡。及早开展补饲,使仔兔在断奶前学会吃混合料,不仅有利于锻炼仔兔的肠胃消化功能,对帮助仔兔过好“断奶关”也有重要意义。其次,补饲可及早开展球虫病的预防。球虫病的感染大多始于断奶之前,发病死亡于断奶之后。通过在补饲饲料中添加抗球虫的药物,就能有效地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正常的情况下,獭兔16日龄左右就开始试吃部分饲料,这时可喂少量易消化、营养价值又较高的饲料,如煮熟的豆类、豆浆、豆腐、玉米面或鲜嫩的青草、菜叶等。20龄后可增喂些嫩青草、饼类饲料及矿物质饲料等,也可在饲料中拌入少量的抗菌药、洋葱、大蒜、杀菌健胃药及抗球虫药物等,如氯苯胍(预防球虫病)、喹乙醇(预防巴氏杆菌病和拉稀),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此期仔兔的胃容积很小,消化力弱,但生长快。为适应这一特点,在饲养时应做到少喂多餐,逐渐增加,逐步过渡。一般每天喂5~6次为宜。开食初期应以哺乳为主,补料为辅。到25日龄以后逐渐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哺乳为辅,直到断奶。 在补饲时,将全窝仔兔转入补饲栏,补饲栏一般为单层多联式,对其材料和设计要求,主要是易于保温、防鼠、清洁消毒和便于操作管理。栏内设有食槽、饮水器、寒冷天应铺上垫草。补饲开始要诱食,其方法是:将颗粒料喂进小兔嘴里或将混合料调得稀一点,涂抹于仔兔嘴边让其舔食,经过1~2天训练,仔兔便能学会自己采食。喂量由每日每天4~5克,逐渐增加到每日每天10~20克,补饲饲料持续喂到35~45日龄,再改喂生长兔饲料。断奶前仍坚持哺乳,将母兔捉入补饲栏内,每日1~2次。并供给充足的饮水。 仔兔补料过程中,切不可喂给大量的多汁饲料,应喂给适量的优质青干草,或者在混合料中拌入适量优质青干草粉,否则易引起饲料消化不良,患腹泻症。一旦患了腹泻病,就会引起仔兔迅速脱水,给治疗造成困难,而发生大批死亡。 更换饲料必须缓慢过渡,使仔兔逐渐适应,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否则易造成不良后果。 ②保持饲料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已出巢的仔兔在生后16日龄时开始觅食和在笼内到处闻和舐。由于仔兔嗅觉和味觉尚不发达,有时会误食母兔的粪便及被母兔粪尿污染的草料,早期感染球虫病,或者被尖刺草及笼舍内的尖刺物刺伤口腔,而发生传染性口腔炎。因此,开眼期必须经常保持环境、笼具、食槽等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笼内粪便及被粪便污染后剩余的草料。要定期消毒,经常更换垫草,清理巢箱,为仔兔创造一个干净舒适而又干燥的环境。 (爹母仔分离饲养。仔兔从出生到断奶,母兔和仔兔分开饲养。每天按时将仔兔的产仔箱放回母兔笼内哺乳,哺乳结束后再取走仔兔,这是单独管理的一种方法。根据仔兔的哺乳情况和母兔的泌乳规律,20日龄前每天定时哺乳2次;20日龄后每天哺乳一次即可。分离饲养法,必须注意不能搞错。 母仔分离饲养法的好处是:母兔定时泌乳,避免仔兔吊乳而被踏死或冻死;防鼠害,老鼠常常到笼里咬死仔兔,仔兔箱叠起来,老鼠进不去;母、仔分离有利于休息;预防球虫病,母兔粪便带球虫卵,易感染仔兔,分开后感染机会减少;分离可以避免母兔争食仔兔料,有利于仔兔的补饲;可以避免由于仔兔过早采食母兔的粗硬饲料,损伤胃肠正常机能而导致胃肠病的发生;分离饲养对母兔体质恢复快,第一次发情早,可大大提高母兔的繁殖能力。 ④对仔兔要进行适当运动。为提高仔兔的健康水平,每次饲喂和饮水后,可将仔兔放人运动场适当运动,同时可进行日光浴。为增加仔兔的活动面积,25~30日龄后可将产仔箱撤出,夜间再放回笼内让仔兔入产仔箱休息,经3~5天后即可完全撤掉。 ⑤做好仔兔断奶准备。在仔兔断奶前,应将断奶仔兔所需要的笼舍、食具、水槽及其他各种用具备齐修好,并进行彻底洗涮消毒。配制好断奶幼兔所用的日粮,在断奶的前几天就要逐渐更换为该日粮,以免断奶时突然更换饲料,引起幼兔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泻而死亡。 ⑥适时断奶。根据仔兔生长发育情况,要适时断奶,不可过早过晚。断奶过早,由于仔兔消化系统尚不完全,对饲料的消化力差,生长发育缓慢。在没有特殊管理措施的条件下,断奶越早,仔兔的死亡率就越高。断奶过晚也不好,仔兔长期依赖母乳,食入饲料量少,消化系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消化道中各种消化酶的生成迟缓,也会影响仔兔的生长。据实践观察,30天断奶者,仔兔的成活率为60%;40天断奶者,成活率为80%;45天断奶者,成活率为88%;60天断奶者,成活率可达92%。一般情况下,以40~45日龄断奶为宜。仔兔断奶方法应看全窝仔兔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而定。如果全窝仔兔均匀强壮,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即在同一时间将母仔分开饲养;如果全窝仔兔强壮不一,生长发育不均匀,可采用分批断奶法,即先将体大健壮的仔兔断开,体质较弱的让母兔继续哺乳数日,视其健康状况再行断奶。断奶应实行离奶不离窝的办法。仔兔断奶后到了新的、变化大的环境里会表现不安,胆小易惊,食欲不振,生活力下降,死亡率增高。为了防止仔兔断奶后因环境改变而引起环境应激和死亡,发生“应激并发症”,一般采取离奶不离窝的办法断奶,即将母仔分开饲养管理,用隔板隔开或将母兔装在另一层笼内饲养。断奶前后1周内,要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 断奶的同时,要进行仔兔编号、登记入卡,以免谱系错乱。断奶后的母兔2~3日内应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多喂些优质青干草和少量青草,待收奶后再逐渐加料,同时可喂服2~3天的抗菌药物,以防发生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