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獭兔幼兔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从獭兔母仔适应到母仔隔离,甚至窝与窝之间完全打乱,以致被分配到其他极其生疏的新圈舍,使断奶獭兔幼兔产生极度恐慌感,极度恐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平衡出现障碍,而使免疫力下降。观察表明,有10~30%的断奶幼兔前12小时产生拒食,拒饮或采食、饮水量明显下降现象,80%的幼兔需4~5d才适应新环境,完全适应需7d时间。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引起腹泻的发病率比居于原圈舍高20%左右。另外,獭兔幼兔舍消毒不彻底或不定期消毒也会引起断奶獭兔幼兔腹泻。(2)消化道机能不健全獭兔仔兔断奶,离开母兔,此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獭兔幼兔由消化母乳为主转变为完全自己采食,獭兔仔兔的消化酶一时难以完全建立。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对淀粉、植物蛋白等的消化吸收弱,有益微生物群落尚未形成等因素也是造成断奶幼兔腹泻的重要因素。(3)气候的剧烈变化断奶阶段,獭兔幼兔舍的气温炎热和寒冷,特别是没有保温措施的兔舍,以及低温高湿使獭兔幼兔感到更冷。大幅度降温、寒冷的刺激导致獭兔幼兔免疫力降低,表现为大群腹泻(胶冻样粪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而发生腹泻。(4)营养性原因由于受营养生理特点的限制,断奶獭兔幼兔受断奶、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的影响,造成獭兔幼兔在断奶后1—2d采食量下降或拒食,而2—3d后由于饥饿而大量进食,短时间内食入的大量营养物质在幼兔消化道内难以消化,造成消化迟滞。未消化的养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易发酵,导致胃肠道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幼兔腹泻。断奶幼兔只具有很低的水解曰粮蛋白质的能力,加上消化道及其它酶系发育不健全,对植物蛋白的消化能力十分有限。同时,蛋白质又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抗原物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发生局部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道的损伤。曰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易引发幼兔腹泻,如曰粮中粗蛋白水平超过25%将导致严重腹泻,一般幼兔曰粮中粗蛋白水平不宜超过20%。曰粮中的消化能不能过高,因为断奶幼兔的淀粉酶以及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等分泌时不足,饲料中如消化能过高会导致碳水化合物在胃肠内发酵,酸败,引起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而腹泻。实验表明,饲料中的消化能超过15MJ时,能引起幼兔严重腹泻。曰粮中粗纤维的含量要适宜,在曰粮中添加优质易消化的干草粉,对断奶幼兔胃肠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粗纤维可使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通过胃肠道的时间缩短,减少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内的发酵时间,可有效防止腹泻的发生。而幼兔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没有成年兔强,劣质、过高的纤维素会使消化道黏膜机械损伤,导致腹泻。(如稻壳、花生壳、木屑等)饲料发霉变质,采食冰冻饲料、露水草、脂肪氧化酸败及各种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剂等)的存在也会导致獭兔幼兔腹泻。在獭兔幼兔饲料中随意添加抗菌药物,增加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与增强使獭兔幼兔肠道菌群变异,趋向复杂难以控制。抗生素与细菌相互选择,细菌不断变异,耐药性不断增强,进一步增加了腹泻发生的可能。(5)免疫应激因素獭兔仔兔的免疫球蛋白是从初乳及母乳中获得的,断奶后的两周内是獭兔幼兔一生中免疫水平最低的时期。由于母源抗体的终断,本身还不产生新的抗体,对病源的抵抗力最差,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疫苗注射应激:獭兔仔兔在断奶前需要注射大肠杆菌疫苗或魏氏梭菌疫苗,断奶后40—45曰龄注射兔瘟和巴氏杆菌疫苗。疫苗注射后,獭兔仔兔会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腹泻等反应。(6)疾病性因素兔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沙门氏菌病以及轮状病毒感染,均会引起獭兔幼兔的腹泻。寄生虫感染如球虫的感染,也会引起獭兔幼兔腹泻与死亡。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