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家兔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是家兔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四季发生、大小兔易感、疫苗效果甚微、药物控制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持续期长、容易恶化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等特点,是生产中最为顽固的疾病之一。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我接触的中国所有的兔场,没有一家兔场没有传染性鼻炎,不过总的趋势是:南方发病率较低,北方较高。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的规律是:  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反之,低密度饲养,发病率较低。笔者在美国参观3个兔场,种兔均是单层饲养,密度很低,没有发现鼻炎。  2.兔笼层次。以三层兔笼饲养来看,上层笼饲养的兔子,鼻炎的发生率较高,而底层笼发病率较低。  3.兔笼摆放位置。在一个多列式排放的兔舍内,鼻炎的发生特点是靠近北墙和南墙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墙的笼子发病率最高,位于中间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低。  4.饲养方式。笔者调查了室内笼养、室外笼养、规模化大型兔场和小规模家庭兔场的发病率。表明,室外笼养发病率低于室内笼养,小规模家庭兔场低于大规模兔场。  5.品种。肉兔、毛兔、皮兔都感染鼻炎,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肉兔的发病率最低,毛兔最高,獭兔居中。这种差异主要是遗传所造成的。因此,对于抗病力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注意抗病力的育种。  6.年龄。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家兔传染性鼻炎的统计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幼兔到青年兔的过渡期也有较高的易感性。似乎在家兔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鼻炎的易感性也高。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7.季节。众多资料介绍,传染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这是由于这两个季节气温不稳定,容易诱发家兔患病。根据笔者对24个兔场历时一年(每个季节一次)定点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异不显著。笔者多年观察发现,传染性鼻炎四季都可发生,除了冬季较重以外,其他季节间的差异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比如,春秋两季气温不稳定,而夏季高温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冬季寒流和污浊气体(主要是室内养殖)等,都可诱发鼻炎的发生,对本病的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又由于该病发生容易治愈难,季节性的差异不大也就自然了。致于哪个季节发病率高与低,主要取决于当时当地诱发因素的刺激强度。  8.兔场。不同的兔场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以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给以后疾病的控制带来难度。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进行了治疗,有抗生素类、化学药物、复合药物等。表明:多种药物对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这种疾病。以鼻肛净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