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兔与獭兔的肉谁的口味好?人们爱吃哪种?在市场上它们肉的市场价格会有不同吗?(2)公兔配种最初很好,一天我配了两只发现公兔食量减少,生殖器官长长的露在外,再配时就不行,请问如何办呢?(3)一月的小兔有脚抽惊的现象,该如何办呢?(4)肉母兔配种几个月好?肉小兔断奶是多少天好?(5) 肉兔喉咙呼鲁呼鲁响,是肺炎吗?(6) 肉兔食料配方如何配?因为我们买料运输远,成本高. 姓名:张梅 单位:重庆 联系电话:51510121 2007-10-29 参考答案 张梅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獭兔肉质以细嫩、高蛋白、高磷脂、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脲酸等特点而优于鸡、牛、羊等肉。 饲养种公兔的目的,就是用于配种,并且获得品质优良的后代。在生产上要求种公兔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如果种公兔过肥过瘦,都不宜配种。因此,种公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兔群的质量,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认为采取以下两大措施,可明显提高种公兔的配种能力。 科学饲养 种公兔的配种能力主要受其营养水平的制约,在保证基础能量和蛋白供给的同时,注重以下营养物质的添加,可保障种公兔发育良好和精液品质优良。 1 添加动物性蛋白
饲料 种公兔的精液除水分外,主要由白蛋白、球蛋白、核蛋白、黏液蛋白等蛋白质构成,生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其中以赖氨酸为多。除形成精液外,在各种腺体的分泌和性机能活动中的激素以及生殖器官本身也都需要蛋白质给养。这些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需由饲料来供给,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对于精液的生成和活力有更显著的效果。因此,在种公兔的配合饲料中添加优质鱼粉或优质蚕蛹粉2~3%,使配种期间蛋白质的含量达到17~18%。其外可单独添加生鸡蛋,一只生鸡蛋喂5~10只公兔。 2 添加维生素 维生素尤其VA和VE对精液品质也有着明显的影响。缺乏维生素时精子的数目减少,畸形精子增多,可使小公兔的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睾丸组织退化,性成熟推迟。夏季青绿饲料丰富,一般不会缺乏。但冬季青绿饲料少,必须在颗料饲料中添加双倍量的复合维生素,一是弥补制粒中的损失,二是满足种公兔的营养需求。 3 添加矿物质元素 矿物质元素对精液的品质也有明显影响,特别是钙、磷、锌。缺乏钙时会引起精子发育不良,活力降低,四肢无力;磷为核蛋白形成的要素,也是产生精子所必需的,饲料中配有糠麸时,磷不会缺乏;缺锌时,精子活力明显降低,畸形精子增多。生产中在饲料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2%的骨粉或磷酸氢钙来补钙,其外还要添加兔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方法来满足公兔的生理需要。 科学管理 种公兔在保证营养的供给外,还应加强种公兔的科学管理,增强种公兔的体质,保持旺盛的性欲。 1 适时选育,单笼饲养 种公兔自幼兔期就应进行选育,选择外貌优秀、发育良好、睾丸大而均匀的公兔作种用。作种用的公兔一是要公母分开饲养,以防止早交与乱配,二是必须单笼饲养,以防互相殴斗,并与母兔笼舍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由于异性刺激而影响性欲。 2 保持运动,多晒太阳 光照对种公兔的影响较大,长期缺乏光照会引发钙、磷沉积障碍,使幼公兔食欲不良,生长缓慢,四肢无力,全身虚弱。因此,在生产上可在户外设立运动场,保持种公兔的适宜运动,每天放出运动1~2小时,又能让种公兔享受日光浴,以增强体质,提高性欲。 3 适时配种 青年公兔适时初配,过早过晚都会影响性欲,降低配种能力,一般大型品种兔的初配年龄是7~8月龄,中型品种兔为6~7月龄。小型品种兔为4~5月龄,初配时,一定要选择发情正常,性情温驯的母兔与其自由交配,使初配成功,培养种公兔的交配兴趣。 4 合理利用 种公兔在保持适宜膘份和管理的同时,应合理利用,一般以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2~3天后休息1天,初配的公兔应每天使用1次,严禁使用过度,如公兔出现消瘦现象,应停止配种1个月,待其体内和精液品质恢复后再参加配种,如长期不使用种公兔配种,容易造成过肥,引起性欲降低,精液品质变差,必须加强运动,适当控制采食量来调理,使其恢复。 5 夏季防暑,冬季防寒,提供适宜环境 种公兔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25℃,环境温度超过30℃时,公兔睾丸缩小,性欲减退,精液浓度降低,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精子和死精子的比例增高;环境温度过低时,要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用于产热维持体温,引起性欲下降。因此,夏季时应采取防暑措施,控制种公兔的环境温度不超过28℃,冬季时应关好门窗,添置加温设施,提高兔舍温度。 总之,种公兔的配种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提供了科学的饲养与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种公兔的疾病防治工作,经常检查种公兔的生理状况,尤其在种公兔交配后检查阴茎,防止阴茎被利物刮伤,影响下次的交配。应及时对出现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以延长种公兔的利用时间。 母兔配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适时初配:如进行过早初配,刚性成熟就配种,其本身各个器官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能进行配种繁衍后代,但母仔生长发育都受到影响,成活率低。待达到或接近其父母兔体重和年龄达到6个半月龄时开始初配最理想。 2、适当热配:母兔分娩后,该热配的进行热配,不该热配的千万不可热配。母兔是青壮年繁殖适龄母兔,身体强壮,分娩后乳汁充足,而生的仔兔数量又少,则有能力热配;母兔本身品质好,为了多繁殖后代,迅速扩大优质兔群,分娩后又能让保姆兔承担仔兔的哺乳任务,则可以热配;分娩后仔兔发生意外伤亡等可热配,否则不宜热配。假使强制热配,体外奶喂一窝,肚里怀一窝,则里外仔兔都发育不好,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 3、防止近交:近交是指血统或血缘关系相近的公母兔之间进行交配,如全同胞、半同胞、父女、母子等之间的交配。近交虽能使优良基因纯合固定,使后代表型及基因趋于一致,但又使一些隐性有害基因出现,导致生活力(抗病力、适应性等)、生产性能、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等下降,一些不良个体(如死胎、畸形等近交衰退现象)出现。在生产中有些
养殖户不清楚进行交配的公母兔之间有无血缘关系,误将有血缘关系的公母兔进行交配,所繁衍的仔兔生活力、生产性能必然低,直接影响仔兔的成活率,所以在生产中需要严防近交。我们可以定期从异地引进种公兔或采用不同品系獭兔进行杂交,这是防止近交、发挥杂交优势、提高仔兔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4、选种选配:选种就是将优秀的公母兔从兔群中挑选出来留作种用。选配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配对的公母兔进行配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其目的是获得优良后代,提高兔群品质。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养殖户对选种选配工作重视不够,随意将公母兔当作种用,母兔一旦发情,就盲目地找来一只公兔进行配种,必然影响后代质量。所以平时必须严格进行选种选配工作,将不宜留种,不符合品种(品系)要求的个体归入商品群,并将多余的非种用公兔进行早期去势育肥,既可防止劣种流传,提高兔群品质,又可提高成活率。 5、控制配种次数:在生产中有些养殖户将发情的母兔放到公兔笼内,一放就是一天甚至二三天,结果产仔数是多了一些,但因饲养管理跟不上,仔兔弱小,成活率受到影响。在生产中,除了屡配不准或产仔过少的母兔外,一般配种次数不宜过多,也不要轻易让2只不同公兔配。应采用人工辅助交配法将母兔放入公兔笼内配一次后,立即将母兔取出,放回原笼舍,并作好配种记录。如果配种次数过多,或采用双亲与重复配,产仔数超过8只,仔兔必然瘦弱,母兔哺乳负担过大,仔兔成活率定会受到影响。 6、提高配种率的主要措施: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的动物,所以一定要给家兔足够的性刺激才能够排卵,以达到妊娠的目的。除了这一点,做好以下几点也可以提高家兔的配种率。增加母兔舍的光照,尤其是在自然光逐渐缩短的秋天和冬天,保持舍内14-16个小时的光照,可以提高母兔的配种率;提高舍内的温度,家兔对寒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太低的温度将不利于母兔的发情与排卵,造成屡配不孕,母兔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温度范围是8-20度,尤其要控制好晚上的温度,舍内的贼风和穿堂风等,兔舍的北墙要用厚稻草盖好,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兔舍里面;在增加光照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营养,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10000单位/千克和维生素E50毫克/千克,连用2周,母兔的发情率和配种率可明显上升,最高能达到90%。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兔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败血性疾病。该病潜伏期及病程短促(1~3天),传播迅速,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病兔突然出现抽搐、惨叫,随即倒地死亡。有的两鼻孔流出带血泡沫或流出鲜血,个别怀孕母兔阴户流血发生流产。 急性型:该型在整个流行期中占多数。病兔多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少,口渴,体温升高到41℃以上而后下降。部分病兔呈现腹胀、便秘。大多数病兔呼吸迫促,可视粘膜发绀,临死前常表现出短期兴奋、挣扎或在笼内狂奔,然后两肢卧地,两后肢支起震颤。最后,侧卧地上,四肢不断划动,有的兔头扭向一侧,角弓反张,抽搐尖叫而死,病程一般1~2天。 慢性型:常见于流行后期。病兔呈现2~3天体温升高(40.5~41℃),后下降至正常范围,精神、食欲好转而逐渐正常。也有个别病兔体温反复升降而死亡。 诊 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即可初步作出临床诊断。为了确诊,还应进行实验室检查。但在临床上应与以下几种兔病相鉴别: 与巴氏杆菌病的区别: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2月龄以内的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