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分类饲养管理分:种公兔的饲养管理,种母兔的饲养管理,哺乳母兔的饲养管理,仔兔的饲养管理,幼兔和青兔的饲养管理,不同用途兔的饲养管理种公兔的饲养管理 养种公兔是用来配种的,种公兔要发育很好,体格健壮,性欲旺盛,才能完成配种任务,过肥过瘦都不适用于配种。种公兔的受精能力,首先取决于精液的数量和质量,而精液的质量与种公兔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保证精液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精液的生产与
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关系最大,动物性蛋白质对于精液的生成和作用有更显著的效果。日粮中加入动物性饲料可使精子活力增加并使受精能力提高。实践证明:平时精液不佳的种公兔,如能喂给豆饼、花生饼、麸皮以及豆科饲料如紫云英、苜蓿、苕子等,精液的质量即显著提高。维生素对精液品质也有显著影响。例如种公兔日粮中维生素含量缺乏时,精子的数目少,异常的精子多;小公兔的日粮中如维生素含量不足,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睾丸组织退化,性成熟推迟,如能及早补给青草、南瓜、胡萝卜、大麦芽、菜叶等饲料时,可得到纠正。磷为核蛋白形成的要素,亦为制造精液所必需,日粮中有谷粒及糠麸混入时,磷即不致缺乏,但应注意钙的供给量,钙磷供给量应为1.5:1~2:1。精料中如能经常配以2%~3%的骨粉、蛋壳粉或贝壳粉等钙作补充料,钙磷就不致缺乏。对种公兔的饲料除注意营养全面外,还应着眼于营养上的长期性。饲料的变动对于精液品质的影响很缓慢,故对精液品质不佳的种公兔改用优质饲料来提高其精液品质时,要长达20天左右才能见效。因此,对一个时期集中使用的种公兔,应注意在20天前调整日粮比例。在配种期间,也要相应增加饲料用量。如种公兔每天配种2次,在饲料量中需增加30%~50%的精料量。同时,根据配种的强度,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以改善精液的品质,提高受胎率。用作种公兔的饲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要求饲料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适口性好。注意要补加矿物质饲料,每天在精料中加入1~2克食盐和少量蛋壳粉、蚌壳粉等。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3~3.5月龄的幼兔,公母分开饲养,严防早配乱交,非种用的肉用公母兔,要进行去势后肥育,留种用的公母兔,自3~3.5月龄时分笼饲养。(2)要多运动。长期不运动的公兔,身体不健壮,容易肥胖或四肢软弱,所以,要增加公兔的运动量,如可将两个相邻兔笼打通,增加公兔运动面积和空间。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可放公兔出笼运动1~2小时,并使其多晒太阳。(3)种公兔宜一笼一兔,以防互相殴斗;公兔笼和母兔笼要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异性刺激,影响公兔性欲。(4)配种时,应把母兔捉到公兔笼内,不宜把公兔捉到母兔笼内进行。因为公兔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或者气味不同都会使之感到突然,抑制性活动机能,精力不集中,影响配种效果。(5)种公兔配种次数,一般以一天2次为宜,初配的青年公兔每天以一次为宜,配种两天休息一天。如果连续滥配,会使公兔过早地丧失配种能力,减少使用年限。(6)种公兔在换毛期不宜配种。因为换毛期间,消耗营养较多,体质较差,此时配种会影响兔体健康和受胎率。(7)要有详细配种记录,以便观察每只公兔所产后代的品质,以利于选种选配;好的种公免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应充分利用其种用性能,使之繁殖更多更好的仔兔,不断提高兔群的质量。种母兔的饲养管理 母兔是兔群的基础,它除了本身生长发育外,还有怀胎、泌乳、产毛等负担,因此,母兔体质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后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母兔的饲养管理工作。母兔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事情。例如,成年母兔在怀孕、哺乳、空怀三个阶段中的生理状态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母兔的饲养管理上,也应根据各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空怀时期的饲养管理 母兔的空怀时期是指仔兔断奶到再次配种怀孕的一段时期,一般叫做空胎期,也叫休养期。这个时期的母兔由于哺乳期消耗了大量养分,身体比较瘦弱,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补偿和提高其健康水平。所以在这个时期要给以优质的青饲料,并适当喂给精料。以补给哺乳期中落膘后复膘所需用的一些养分,使它能正常发情排卵,以便适时配种受胎,这个时期的母兔不能养得过肥或过瘦。空怀时期的母兔所用的饲料,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夏季可多喂青绿饲料,冬季一般给予优良干草、豆渣、块根类饲料,再根据营养需要适当的补充精料,还要保证供给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但配种前15日应转换成怀孕母兔的营养标准,使其具有更好的健康水平。怀孕兔的饲养管理 母兔自交配到分娩的一段时期叫怀孕期。在怀孕期间,母兔除维持本身生命活动外,还有胚胎、乳腺发育和子宫的增长代谢增强等方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怀孕母兔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是供给母兔全价营养物质,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加强护理防止流产。所以在母兔交配7天后要马上进行怀孕检查,若确实已经受胎的要做好下列工作:1.加强营养母兔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能否获得全价的营养物质,对胚胎的正常发育和母体健康以及产后的泌乳能力关系密切。对怀孕母兔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能给予母兔丰富的饲养条件,母体健康,泌乳力强,所产仔兔发育良好,生活力强;相反则母兔消瘦,泌乳力减少,仔兔生活力差。所以,在怀孕期间应给予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尤其是怀孕后期,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胎儿的生长关系很大,我们应根据胎儿的发育情况除要逐步增加优质青绿饲料外,也需补充豆饼、花生饼、豆渣、麸皮、骨粉、食盐等含蛋白质、矿物质丰富的饲料,自受胎到15天饲料量要相应增加,直到临产前3天才减少精料量,每天只喂较少的精料,但要多给青饲料。2.做好护理,防止流产母兔流产,一般多在怀孕后15~20天内发生。母兔流产亦如正常分娩一样,要衔草拉毛营巢,但产出来未形成的胎儿多被母兔吃掉。为了防止流产,不能无故捕捉母兔,特别在怀孕后期要倍加小心。若要捕捉,应该用两只手操作,一手抓颈部,一手托臀部,并保持兔体不受冲击,轻拿轻放。兔笼附近不可大声惊吵,保持安静。到怀孕15天后,应单笼饲养。如若因条件所限,在怀孕母兔舍内又养有其他各种家兔(哺乳兔、幼兔、中兔、成兔)时,在每天喂料时应先喂怀孕母兔,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兔。兔笼应干燥,冬季最好喂饮温水,饲料质量要好,忌喂霉烂,要禁止触顶腹部。毛用兔在此期间应停止采毛、梳毛,以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3.做好产前准备工作集体兔场母兔大多是集中配种,集中分娩。因此,最好将兔笼进行调整。对怀孕已达25天的母兔均调整到同一兔舍内,以便于管理;兔笼和产箱要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兔笼和产箱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消除异味,以防母兔乱抓或不安。消毒好的产箱即放入笼内,让母兔熟悉环境,便于衔草、拉毛做窝。产房要有专人负责,冬季室内要保温,夏季要防暑、防蚊。哺乳母兔的饲养管理 母兔自分娩到仔兔断奶,这段时期为哺乳期。哺乳期的母兔每天可分泌乳汁60~150毫升,高产的母兔日泌乳可达150~250毫升,甚至高达300毫升,乳汁的蛋白质含量为10.4%,脂肪达12.2%,乳糖18%,灰分2.0%。哺乳母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分泌乳汁,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如果喂给的饲料量不足且品质低劣时,就会使哺乳母兔得不到充足营养,从而动用大量的体内贮存。在生产实践中,哺乳母兔也常因营养不足,养分入不敷出、亏损过大而影响母兔的健康和产奶量,因此,哺乳母兔应当增加饲料量。同时,除喂给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外,还应补加一些精料和矿物质饲料,如豆饼、麸皮、豆渣以及食盐、骨粉等。另外,在兔奶中水分含量高,要多出奶,还必须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哺乳母兔对水分的要求。在管理上,每天要清理兔笼舍,换除肮脏垫草,每周应消毒兔笼,更换垫草,饲喂用具每次喂料都要洗刷干净,以保持其清洁卫生;另外要经常检查母兔的泌乳情况,对母兔的乳房、乳头也要经常检查,如发现乳房有硬块,乳头红肿,要及时治疗。仔兔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期的兔称为仔兔。这一时期可视为家兔由胎生期转至独立生活的一个过渡阶段。胎生期的兔子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营养由母体供给,温度恒定;出生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而这一阶段的仔兔由于机体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外界的环境的调节机能还很差,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初生仔兔的体重一般在45~65克,在正常发育情况下,生后一周的仔兔体重比出生体重增加一倍。仔兔饲养管理,依其生长发育特点可分睡眠期、开眼期两个阶段。睡眠期 仔兔出生后至开眼的时间,称为睡眠期。在这个时期内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早吃奶,吃足奶。幼兔出生前尽管可以通过母体胎盘获得一部分免疫抗体,但是从母乳中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仍然是很重要的。另外由于兔奶营养丰富,又是仔兔初生,时生长发育的直接来源,所以应保证初生仔兔早吃奶、吃足奶。这一阶段的仔兔如不能早吃奶、吃足奶,死亡率就高。因此,在仔兔出生后6~10小时内,须检查母兔哺乳情况,发现没有吃到奶的仔兔,要及时让母兔喂奶。自此以后,每天均须检查几次。检查仔兔是否吃到足量的奶,是仔兔饲养上的基本工作。必须抓紧抓细。仔兔生下来后就会吃奶,护仔性强的母兔,也能很好哺喂仔兔。这是本能。仔兔吃饱奶时,安睡不动,腹部圆胀,肤色红润,被毛光亮;饿奶时,仔兔在窝内很不安静,到处乱爬,皮肤皱缩,腹部不胀大,肤色发暗,被毛枯燥无光,如用手触摸,仔兔头向上窜,“吱吱”嘶叫。仔兔在睡眠期,除吃奶外,全部时间都是睡觉,仔兔的代谢很旺盛,吃下的奶汁大部分被消化吸收,很少有粪便排出来。因此,睡眠期的仔兔只要能吃饱奶、睡好,就能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初生仔兔吃不到奶的现象常会出现,这时我们必须查明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强制哺乳有些护仔性不强的母兔,特别是初产母兔,产仔后不会照顾自己的仔兔,甚至不给仔兔哺乳,以至仔兔缺奶挨饿,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