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养兔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进行免疫注射的兔群常常暴发兔瘟等传染病,给养兔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经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影响兔群免疫效果的因素:一、疫苗因素疫苗是对兔群实施免疫接种用的生物制品。也是兔群对某一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的起动剂。因此,疫苗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1、疫苗的质量:应选择和高质量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建议疫苗时,最好到当地县级动物防疫部门进行选购。2、疫苗的保存:各类疫苗均有相应的贮藏温度和保存条件,若疫苗保存不当,常常会导致疫苗效能降低,甚至失效。3、疫苗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各类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接种部位、使用剂量、疫苗的稀释方法等进行使用,并遵守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疫苗注射时,尽量使用7号或9号针头;疫苗开瓶后,应在2小时内用完,不能抽取部分后再贮藏起来,供下次免疫时使用,这样第二次免疫不仅收不到效果,还将引起疫病发生。4、疫苗免疫程序:健康兔,建议断奶时用兔二联或三联苗初免,一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留作种用的,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发病兔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二、环境因素包括兔舍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环境的清洁状况、消毒等。由于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内分泌的调节。因此,兔群处于应激状态下,如过冷、过热、兔舍内通风不良、潮湿、周围噪音过大等,均会导致兔群的免疫反应能力下降,疫苗接种后达不到相应的免疫效果。三、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易受遗传控制。因此,不同品种的兔对疾病的易感性、抵抗力和对疫苗免疫的反应能力都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用同一疫苗的免疫接种,其免疫反应强弱也有差异。四、兔群体况兔群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康兔群的免疫应答能力较高。如兔群营养较差,胖瘦、大小不均,或有疾病时,进行免疫接种就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下或参差不齐,如果兔群已经感染兔瘟、巴氏杆菌等病原,注射疫苗后也可引起部分兔只死亡。五、药物因素有许多药物能够干扰免疫应答,如某些抗生素、抗球虫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消毒剂和抗病毒药物能够破灭活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免疫的前后3天不能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和抗病毒药。最后,提醒广大养兔户,在免疫接种时在
饲料中添加双倍星的多种维生素,可有效提高兔群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