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营养需要—维生素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和K,后者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1.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对于维持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缺乏时上皮角质化,易被细菌感染而表现眼病、肠炎;母兔流产、产死胎和畸形、缺奶等;公兔睾丸变性,精子生成受阻,受胎率低;生长兔发育缓慢,骨骼异常,运动失调,痉挛性瘫痪等。植物性饲料中不含有维生素A,动物性饲料含量较高,植物性饲料如青苜蓿和黄玉米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可在兔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但损失率很高。生长兔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A25国际单位、种兔50国际单位可满足正常需要,当发生球虫病时需要量增加。维生素A主要在肝脏中储存,过量的维生素A也会造成中毒。  维生素D 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使之沉积于骨骼和牙齿。缺乏时造成钙磷缺乏症。动物性饲料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D,植物性饲料和酵母中含有麦角固醇,兔皮肤中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可分别转化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对兔均有营养作用。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D的含量900毫克可满足兔的需要,过量的维生素D也会造成中毒。  维生素E 又名生育酚,是天然抗氧化剂,可保护维生素A等免受氧化。缺乏时导致生育能力降低,仔兔易死亡,肌肉萎缩和营养性退化,后肢麻痹。近来研究表明,维生素E可使动物的抗病能力增强。动物性饲料及芽类饲料(如麦芽、豆芽、嫩青草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每千克饲料中50毫克维生素E可满足兔的需要。  维生素K 其作用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保证血液正常凝固。兔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K,兔通过食软粪得到营养,并可满足其需要。但当家兔患有消化道疾病、饲料中大量投喂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时,维生素K的合成受到影响;植物性饲料中的双香豆素(豆科牧草含量高)可妨碍其吸收,饲料中的真菌毒素抑制其作用,患肝球虫病时影响其吸收和利用等。出现以上情况时应注意其补充。  2.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是8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均可由家兔肠道中的微生物合成,通过食粪可足够获得,一般成年家兔不会缺乏。此外,植物性饲料也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但是,对于高产家兔,特别是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母兔,没有食粪的仔兔,以及患有消化道疾病和处于应激状态的家兔,应该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