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引种目的。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品种要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有良好的适应性,避免盲目引种。
2.注意气候环境。原产地与引入地气候环境差异不大,引种容易成功,差异大,引种不容易成功。
3.引入个体要慎重。注意个体的精神状况、体型结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状况等。
4.控制数量。第一次引种不宜过多,要对引进品种进行观察,确实证明引种效果良好后,再增加数量,扩大繁殖。
5.妥善安排调运季节。如由温暖地区引入至寒冷地区宜于夏季到达;而由寒冷地区引入至温暖地区,则宜于冬季到达。以使其逐渐适应性环境。
6.把好检疫关。引入品种必须严格检疫,隔离观察,防止疫病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