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区域家畜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影响家畜繁殖力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特性,公母畜本身的生理状态,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繁殖技术和方法等都会影响家畜的繁殖力。提高繁殖力的综合措施有:

  1、做好家畜品种的繁殖规划和区划

  对本地区畜种进行调查,根据家畜品种及母畜的分布情况作出品种区划,建档立卡。根据品种区划作出繁殖计划,布局种公畜资源,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器械设备,贯彻落实配种计划,做好发情配种记录,及时掌握家畜繁殖动态,完成配种任务。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家畜正常的繁殖机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家畜良好的体况,是发挥家畜生殖潜力的基础,是任何繁殖技术都无法取代的重要措施。应根据种畜的类别、品种、年龄、性别、妊娠阶段等,结合各类家畜各阶段营养需要特点和饲养标准,科学地组织日粮,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保证家畜体况良好,繁殖机能旺盛。

  3、严格制定执行各类繁殖技术规程

  严格执行各类繁殖技术规程是提高家畜繁殖力的关键。根据各类家畜、品种的繁殖生理特点,科学制定相应的繁殖技术规程,并培养熟练的技术人员严格按规程操作。如准确的发情鉴定、适时配种,精液采集、保存、输精等。操作不当是造成公、母畜的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会导致家畜繁殖力下降甚至淘汰。不断提高操作技术,严守操作规程是提高繁殖力的关键。

  4、及时治疗产科疾病是提高家畜繁殖力的保障

  母畜产科疾病,常常导致不孕,降低了家畜的繁殖力。及时发现不孕母畜,分析成因,及时治疗。

  5、做好保胎工作,减少胚胎死亡及流产

  早期胚胎死亡及流产是降低产仔率的关键,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保持安静,避免应激和剧烈运动;出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

  6、优化母畜结构,及时淘汰老弱病残和没有繁殖力的母畜,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减少空怀空耗。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