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简介

   近几年,在国家扶持畜牧业政策引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县畜牧部门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全县畜牧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县实现现价畜牧产值14.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5%;出栏生猪65.7万头,年末存栏54.59万头;家禽出笼501.02万只,家禽年末存笼660.73万只;牛出栏7097头,存栏15519头;羊出栏11199只,存栏10233只;禽蛋产量2.54万吨,肉类产量6.06万吨。规模养殖进一步发展。生猪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户数达2379户,家禽规模养殖户797家。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万头猪场6家;“150”模式标准化猪舍210栋,“500”模式猪舍3栋;生物发酵床猪舍12栋;标准化蛋鸡舍37栋,其中“153”标准化模式蛋鸡舍16栋。

  发展畜牧业,养殖技术是关键。为了提高广大养殖户饲养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我县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此,介绍三种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供广大养户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应用。

  一、“150”标准化养猪模式

  “150”标准化养猪模式是指建1栋一次能容纳150头生猪、面积为 220m2 的全封闭式标准猪舍,并按标准化要求进行饲养的一种高效模式。该模式采用“良舍+良种+良料+良法”的“四良” 配套技术实行生猪标准化生产。即建标准化猪舍,饲养优良猪种,使用高品质无公害配合饲料,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技术,生产出“安全、优质、新鲜”的畜产品。

  (一)“150”模式猪舍的特点:

  ①同源引种,封闭饲养。②保温隔热,冬暖夏凉。③负压通风,水帘降温。④地下火道,暖风供暖。⑤自动饮水,自由采食。⑥建戏水池,猪体自洁。⑦杜绝蚊蝇,减少疾病。⑧沼气配套,生态环保。

  (二)“150养猪模式”与传统养猪相比具有的优势:

  一是给猪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猪舍冬暖夏凉,可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潜能,提高饲料报酬和生长速成度,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节约栏舍与土地,一个圈舍面积在 24m2 ,饲养25头,平均每头占地 1m2。三 是封闭饲养、同源引种、全进全出和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降低了养殖风险;四是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单人饲养可达到600头以上,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五是沼气配套,减少环境污染。

  (三)“150”模式猪舍建设投资与效益

  建1栋150模式猪舍需投资7-8万元,一次性饲养生猪150头需流动资金15万元,共需投入22万元左右。1栋150模式猪舍养猪年可出栏生猪300-450头,按头平获利200元计算,年可获利6-9万元。

  二、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

  (一)生物发酵床养猪概念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 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 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 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 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1、深层生物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拌合:以发酵池深度 80cm 为标准,先放入 35cm 粗壳,再放入 35cm 的锯末踩结踏平,在上面撒入鲜猪粪,用米糠和洛东微生态制剂制作的酵母糠最后均匀地撒在最上层,一边撒水一边用小型挖机人工操匀垫料,需反复3次翻匀,保证湿度45%,水份比例 1kg /m2,手握不成团,使粗壳、锯末、米糠完全混合。

  堆积发酵:垫料操匀混合后,向一边堆积发酵,堆积后在发酵垫料上分4至5点放入 100摄氏度 水银温度计,每天上午、中午、晚上检查发酵垫料温度变化,保证24小时后温度上升到 45℃ 左右,5~7天内达60~70℃,每隔5-7天重新翻动垫料1次,3周后摊开发酵好的垫料,只有在垫料完全发酵成熟后,才能用于养猪。

  垫料铺设:垫料经过充分发酵后,温度应基本平稳,摊开垫料时,气味清爽,没有粪臭味。这说明垫料已发酵成功,即可将垫料摊开,平铺到每一个角落。

  2、浅层生物发酵床垫料制作

  第一步:按照面积比,在米糠里加入一定量的细菌剂SANA-PK.U,做成后拿出一半均衡地洒在水泥地板上。

  第二步:所需的锯屑和谷壳全部混合搅拌后倒在①上。

  第三步:将①所剩的一半均衡洒在②上。

  第四步:垫料做好后,锯屑、谷壳非常干燥(灰尘多)时,可用喷雾器喷洒水以增加湿度。

  第五步:若要求发酵加快可增加湿度,把①的米糠增加一倍量,撒开后搅拌即可把猪放进圈内饲养。

  (三)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效果

  1、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猪生活在发酵床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微生物作为营养降解、消化,尿液中的水份被直接蒸发。猪舍不再臭气薰天,发酵床使蝇蛆和虫卵不适合生存,过去长期困扰人们的粪尿处理难题得以解决。

  2、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猪的成活率。

  发酵床养猪,不仅在猪舍垫料中投放益生菌,而且还在饲料中添加了纳豆牙孢杆菌和酵母菌。益生菌随饲料进入猪消化道后,快速增殖,耗掉了消化道内的氧气,为长期定植在消化道内的厌氧乳酸杆菌的双歧杆菌创造了无氧条件,使其得到大量增殖;另一方面也相对使耗氧致病菌(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缺氧而无法在肠道中定植,从而形成良好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此外,生物发酵床为猪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睡觉和运动场,睡眠和运动充分,进一步增强了猪机体免疫力,减少了猪疾病的发生。

  3、提高了猪肉品质。

  发酵床猪舍环境适宜,舍内通风透气,温湿度适合猪的生长,也满足了猪拱掘的生物学特性。猪的运动量增加,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猪能够健康生长发育,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加强,发病明显降低,大大减少了使用或不再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避免了药残的存在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提高了猪肉品质,山东省用发酵床养猪产品经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测定中心(济南)检测,其猪肉达到了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

  4、省工、减少耗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由于发酵床养猪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达到了省工节本的目的。仅此一项就可节约劳动力50%,一个人可饲养保育猪800-1500头,育肥猪700~800头,母猪150-200头,节约用水75%-90%,发酵床秋冬春三季可提供温和的生物热,克服了寒冷对养猪不利影响,改善了猪的体表温度,提高了养猪的育肥速度,节约了能源。据试验,在舍外温度为-20℃的情况下,舍内温度可达 14℃ ,发酵床温度可 28℃ 。平均饲养周期可以缩短7-15天,每头猪可节约饲料粮15 -25公斤 。

  在当前情况下,即使不考察人力的节约和优质优价的因素,仅节约的饲料、劳动力、水电等费用,每头猪可增加收入50-80元。

  由此可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健康、环保、节约、高效的养猪模式,能有效减少猪病发生,提高猪肉品质,是我省当前依靠科技,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

  三、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一)蛋鸡“153”养殖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要求1栋蛋鸡舍饲养规模达到5000只以上,采用390型或4128型笼具,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人工捡蛋。这一先进模式,总结了我省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一是强调了饲养规模。要求1栋鸡舍的蛋鸡饲养数量必须达到5000只以上,这个规模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就国内目前1栋蛋鸡舍人工集蛋的设备配套能力而言,饲养蛋鸡20000只以内是可以解决的。提倡农户饲养蛋鸡20000只以内只建一栋蛋鸡舍,减少鸡舍数量、扩大鸡舍规模,便于做到以场为单位的“全进全出”,从而有利于鸡场疫病控制。并且由于1栋鸡舍规模的扩大,便于实行机械配套,有利于提高设施装备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只平蛋鸡的投资规模。二是强调了3机配套。3机配套是蛋鸡标准化养殖的重要体现,以建封闭式鸡舍为宜。通过3机配套,可较好地控制鸡舍环境与养鸡生产的小气候,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通常一个劳动力可以以饲养蛋鸡8000-10000只,其劳动效率是人工清粪、人工喂料的一倍以上。这样的养鸡方式,虽然投入稍高,但获得的是高水平、高品质、高效益。

  总结国内外蛋鸡养殖的经验教训,分析当前蛋鸡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蛋鸡养殖要获得成功,必须注重“优良品种+设施装备+精心管理+品质保证”四个关键要素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二)主推蛋鸡品种

  1、褐壳蛋鸡:主要有海兰、罗曼、伊萨等。这类蛋鸡为中型蛋鸡,成鸡体重2.1-2.2千克,开产日龄150-155天,开产体重1.55千克,产蛋高峰产蛋率92-96%,72周龄产蛋300-310枚、平均蛋重63-64克,72周龄只平产蛋量20-20.5千克,料蛋比2.1-2.2:1。

  2、浅褐壳蛋鸡:又叫粉壳蛋鸡。主要有海兰灰、罗曼粉、尼克粉。这类蛋鸡体重较中型蛋鸡略小,成鸡体重1950克,开产日龄145-155天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