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场的设计与选址

在饲养前,要根据鹿的生活习性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成功的第一步。  鹿属反刍动物,以采食粗饲料为主。在养鹿过程中,对养鹿应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按照鹿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进行布局。在饲养时,应严格遵守饲喂时间、次数、地点和顺序,不能擅自改变。养鹿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营养需要和消化机能具有明显季节性,在加料时,应逐渐进行,不能突然改变饲料量。  对于鹿的饲养者来说,鹿场设计与养鹿场的场地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鹿场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鹿场的经济效益。  鹿饲养一般是放牧和舍饲相结合,以放牧粗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所以鹿场内或附近最好有足够的草地和可方便提供各种饲料的基地。以梅花鹿为例,一只梅花鹿每年大概需精料300千克~400千克,粗料1200千克~1500千克。如果完全舍饲,需打草场5亩~10亩,饲料地0.5亩~1亩,青绿多汁饲料地0.5亩;放牧则需20亩左右草地,而马鹿采食量是梅花鹿的2倍~3倍。因此在选择鹿场前,必须了解该地的饲料状况,以免造成饲料供应困难,影响鹿场发展。鹿场的搭建  鹿场搭建,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5度坡的沙质少石、水源方便的地方。山区要选在不受山水威胁,避风,排水良好的地方。鹿活动量较大,鹿舍占地面积每头2平方米~3平方米,运动场8平方米~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铺地,保持圈舍卫生,每天打扫舍内的粪便、饲料残留物。冬季为了保暖,棚舍内的粪便可适当保留,并且做到圈舍经常消毒。  鹿喜欢栖息于寂静而又隐蔽的场所。鹿场的地形应当是地势比较平坦,稍有向南或东南倾斜的小坡度,这样便于排水和保持场地干燥。要避开喧闹、污染的环境,在避风、向阳、有利于排水、土质坚实、透水性好、无污染的沙质壤土上建造最好。  在鹿场周围设置栏杆,高2.5米~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跑。此外,应按其不同的品种、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分别进行合理的组群和布局,绝对不允许不分大小、公母、各品种在一起混养。在生产场可分为雄鹿群(每群25只)、雌鹿群(每群25只)、育成鹿群(23只)、幼鹿群(35只)。同时对老、弱、病、残鹿要实行单独饲养,以促其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应将公鹿安排在鹿场的上风头圈,以防配种期公鹿嗅到母鹿发情气味加剧其争偶所造成的伤亡事故。  妊娠产子母鹿应安排在场内较安静的圈舍,子鹿安排在靠近场部或队部的圈舍,以利于子鹿的管理及驯化。鹿场应有足够的土地面积和长期可靠的饲料基地。完全圈养的梅花鹿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千克~400千克,需要粗饲料大约为1200千克~1500千克,需饲料面积0.1公顷~0.2公顷。鹿场内水源必须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鹿场既要远离噪音,又要交通便利,以保证可以及时供应饲料和其他物质,距公路以1公里~1.5公里为好。鹿场之间、鹿场与当地居民区应该有一定的距离,鹿场最好要远离牛羊圈舍,以减少疫病的发生。选场条件与鹿舍要求  鹿舍是养鹿场的主体生产建筑,其作用是保证鹿群冬季防寒防雪,夏季防热和防雨,要选择在一年四季牧草繁茂、环境保护好、污染少、噪音低的地方。鹿舍是圈养鹿群采食、反刍、运动和休息的综合性场所,鹿舍应分公鹿舍、母鹿舍、育成鹿舍、产房、病鹿隔离舍等。一个圈舍建筑面积为长14米~20米,宽5米~6米;运动场长25米~30米,宽14米~20米,这样大的鹿舍可养公鹿20只~30只,或母鹿15只~20只,或育成鹿30只~40只,离乳子鹿45只~65只。个体养鹿户因受土地面积的限制,可适当缩小鹿舍面积。种用价值高的和生产性能高的壮年公鹿应单独设舍或扩大活动面积。  由于梅花鹿的生理特点属野生习性,饲料转化率非常高,所以一般青饲料能满足的山区、半山区及牧草饲料能满足的山区、半山区及牧草区可长年不给精饲料,使饲料成本比一般寒带地区节省30%~40%。  建鹿场前要对场内的地下水位、自然水源、水量、水质进行必要的勘测和调查,对水质还要进行物理化和生物学检验,并注意水中无机盐含量。对于井水或泉水中的无机盐含量,应以枯水期能满足生长和生活用水需要为标准。要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场地附近被污染的水源。鹿群喂饮设备包括料槽、水槽,鹿场还需要建饲料加工调制室(主要设备有料箱、泡料槽、锅灶、水箱、粗饲发酵间、饲养人员休息室),精料库(以存放3个月~6个月的精饲料量为宜)、粗料棚(储存于树叶、干草、豆荚和粉碎后的农副产品)、青贮窖和常用机械设备。  壁式鹿舍的房前檐距地面2.1米~2.2米,后檐高度为1.8米左右;棚舍后墙留有通风窗,春、夏、秋季打开,冬季封严。鹿舍内的地面应前低后高,最低点应比运动场高3厘米~5厘米,以防前檐滴水流入舍内。鹿舍的建筑应经济实用,坚固持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墙壁应留有后窗,无前墙,寝床可用木板寝床,保温性能好,也可用砖、水泥砖铺地或用石灰黏土、沙砾三合土夯实。  鹿场的场地不应选择在工矿区和公共设施附近,不要在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或畜牧场旧址上建场。鹿场最好建在当地居民区的下风向,并在下风向3000米以外,以避免各种复杂环境造成对鹿群的惊扰或传染疾病。最好以三合土或黏土作基地,然后再在其上加铺含沙较多的泥土,使鹿群不易挖掘,这种地面的排水性也较好。产圈建于鹿舍的一侧或一角,冬天保暖,夏天防晒,面积以6平方米~10平方米为宜。另外还有圈门、隔栅、通道、围墙等。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