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饲料的简易去霉方法

  畜禽一旦吃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状,极易导致畜禽患病中毒死亡,轻者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重者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发霉饲料产生的毒素尤其是对仔猪和雏鸡敏感性最强,死亡率高。在发霉饲料中最常见的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菌等。这些毒菌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在动物机体内进行生长、繁殖和产毒。其毒素不仅直接危害畜禽健康,而且还能通过畜禽产品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防止畜禽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对饲料进行防霉和去毒处理。
  一、防毒措施
  1、注意饲料收割、晾晒与贮藏,要做到快收、快打,尤其应注意及时晒干,并在干燥环境中贮藏。
  2、在调制饲料时,应注意消除饲料中有害有毒的物质。
  3、注意饲料贮藏环境,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均为好氧菌,在密闭缺氧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抑制。因而贮存水分含量较高的饲料一定要把容器封严。
  4、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变物质如环氧乙烷、苍术、艾叶香等。
  二、去毒方法
  1、剔除法:此法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把饲料中有毒变的部分剔除干净。
  2、水洗法:此法适用于籽料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毒的饲料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搅拌后进行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3、晾晒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
  4、脱胚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霉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5、石灰水浸法: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mm的小粒(高粱等籽粒较小的可不必粉碎)然后将经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静置5—8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晒干后便可使用。采取此法去毒,如果发毒饲料中黄曲毒素含量在100×10-6以下,去毒率可达97%以上;若黄曲毒素的含量为100×10-6—200×10-6去毒率可达94%左右;若黄曲霉素含量在300×10-6—400×10-6,去毒率可达91%。
  6、氨水去毒法:此法适宜对糠麸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有高温和大剂量两种处理法。
  ①高温处理法:即每1kg饲料拌放12.5g氨水,在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温20℃的室内,7天后去毒率可达87.5%以上;若室温保持在40℃,5天后去毒率可达90%以上,室温越高,去毒时间越短,去毒率越高。
  ②大剂量处理法:此法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较大剂量的氨水,在容器中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内,在常温下进行去毒。若每1kg饲料拌入17.5g氨水,5天后可去毒95%以上;每2kg饲料拌入25g氨水,3天后可去毒。但应该注意,每1kg饲料最多不得超过25g氨水的剂量,饲料开封后,应让饲料中的氨气挥发24—36小时后方可使用。
  7、碱煮去毒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按每100kg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300kg),再加入500g苏打粉或1kg石灰共煮,待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即可使用。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