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多重混合感染的治疗

    一、临床症状       

    临床母猪、断奶仔猪、育肥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有发病,母猪发病后同窝产仔猪相继发病,且死亡率极高。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5℃,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粪便干燥呈球状,尿少赤黄,采用抗生素治疗体温下降,粪便干燥表面有粘膜,停食。病程后期耳尖,四肢末端及下腹部皮肤发红弥漫性出血、发紫。有的病猪表现出四肢惊挛,转圈,濒死期四肢划水样运动。个别病猪出现呕吐症状。  

    二、剖检变化    

    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充血出血,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病变,肺部肿胀,间质增宽,有出血斑或出血点;个别喉头有针尖状出血点。心耳、冠状沟针尖出血。肝脏质地变硬、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脾脏梗死、边缘有出血点。肾脏黄染,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小肠出血,回肠、大肠有大小不一的溃疡,部分猪膀胱有出血点。       

    三、防治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综合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隔离病猪和同群猪,强制限制猪只移动;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宰杀、食用病死猪;对圈舍和环境进行全面消毒。轮换使用抗菌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控制细菌性继发染。使用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采用解热镇痛、补充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对症治疗措施。   

    2、 加强基础免疫。在做好猪瘟、口蹄疫等免疫的基础上,对未发病猪群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的免疫。

    3、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种猪、育肥猪分开饲养,相对隔离。在温高季节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和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猪群转群和混群次数,降低应激因素。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