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户带来直接的死猪损失和巨额的药费开支,还间接地影响到病愈猪的生长发育,成为给养猪户带来经济好坏的重要制约因素。
1、发病原因
近几年来该病发生率比较高,死亡率达15%左右,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这一情况约占35%。
⑵仔猪受环境应激,约占20%,
⑶ 哺乳母猪患病,约占30%。
⑷饲养管理不当,约占15%。其一是哺乳母猪突然换料。其二是饲料中油脂含量过高,饲料霉变,青料或轻泻饲料比例加大。。其三是仔猪供水不足。仔猪开食后,往往食欲都很旺盛,如果此时供水不足,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感染细菌,发生下痢。
2 临床症状
大便稀,红痢为暗红色,黄痢为淡黄色,白痢为灰白色。走进猪舍有一股腥味,发病初期吃乳、吃料减少,有轻微的脱水症状。发病后期,仔猪欲废绝,易继发感染,最后严重脱水而死亡。
剖检:严重的肠炎症状,肠壁变薄、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 预防措施
⑴ 搞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⑵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⑶加强预防免疫
4 治疗方法
仔猪下痢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仔猪会死于脱水和并发感染。临床上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在发病初期仅出现下痢, 尚有一定食欲与饮欲,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抗生素类药物。1天2次,连用2~3d。在发病中期,仔猪除下痢外,食欲废绝,身体明显消瘦,有脱水症状。在注射抗菌药物同时,进行口服补液,方法是:根据猪大小,用胃导管一次性投服药液300~1000mL,药物的配置以口服补液盐为基础,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或加止泻散。配合一些葡萄糖和维生素等壮补药。对极度衰竭的严重病猪,除上述方法外,要进行静脉输液,在输入的葡萄糖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地塞米松2mL和10%维生素C 2mL:为防止酸中毒,还可用3%~5%碳酸氢钠。
此外,我们通常还采用以下方法:
⑴用0.1%亚硒酸钠1mL一次注射,防止仔猪下痢。
⑵把新鲜马齿苋用清水洗净,再开水烫过,每头小猪50~100g,可治仔猪顽固性下痢。
⑶用1.0~1.5kg/mL乳酸环丙沙星或蒽诺沙星,每日2次,连用3日。
⑷注意区别红痢与血痢,一旦诊断有血痢存在,应进行药物净化,以血痢净1g/kg拌料,连喂30天;不吃料的仔猪灌服0.5%痢菌净深液0.25mL/kg,每日1次;每日用消毒药对猪舍及环境消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