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生猪腹泻的防治

  一、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多为爆发或散发流行;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90~100%, 5~7天可自然康复。但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下降;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二、临床症状

  1、仔猪:突然呕吐,剧烈腹泻,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5日龄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症状较轻微,食欲减少、不吃,有时呕吐,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天康复,死亡率不高。

  3、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

  4、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初生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达90%,10~20日龄仔猪死亡率10~30%。20kg以上生猪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三、诊断

  根据发病的季节、猪群发病突然、呕吐和腹泻、结合病理剖检或实验室检查确诊。

    五、防治措施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供给全价饲料,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2、搞好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进行预防。

  3、在饲料中投服吸附剂腐植酸钠、晶体酸钠等配合抗菌素痢菌净、诺氟沙星等。

  4、新生乳猪给予饮用或静注5%葡萄糖盐水效果良好。出生3~5天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和维生素E可明显提高乳猪的抵抗力。

  5、病情较严重的,可注射抗菌素金泻康、痢茵净、新奇等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也可适量注射阿托品、654~2等药物减缓胃肠蠕动,缓解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