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喘气病与猪肺疫的鉴别和处理

  猪喘气病与猪肺疫都是猪的常见疾病,我们在日常检疫工作中如何对二者进行鉴别和处理呢?

  宰前鉴定:

  猪喘气病: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咳嗽和喘气。起初病猪仅在早晨赶起时咳嗽,呼吸次数逐渐增多,呈腹式呼吸,腹部有明显的呼吸沟,常常张口呼吸。病猪体温正常(与猪肺疫有明显不同),食欲变化不明显,如饲养管理好可以自愈。如遇上气候变化,饲料不足时,往往因继发其它疾病死亡。

  猪肺疫: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最急性型,常看不到表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胸膜肺炎型),体温升高至40―41℃,咳嗽,排出粘液性或脓性痰液,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在皮肤上可见淤血性出血斑。慢性型,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粘液,有时出现关节肿胀,消瘦,腹泻,经2周以上衰竭死亡,病死率60―70%

  宰后鉴定:

  猪喘气病:病变仅局限在肺脏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部(与猪肺疫有明显不同)。肺的病变部分与正常部分界限分明,而且常常是左右肺对称发展,而形成“八”字形。病肺呈肉样红色,无弹性,有时呈米黄色,很像胰脏的颜色。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呈黄白色。喉部、气管内常充满粘液,有时混有脓液或血液。

  猪肺疫:最急性型:粘膜、浆膜及实质器官出血和皮肤小点出血,肺水肿,淋巴结水肿,肾炎,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最为特征。脾出血,胃肠出血性炎症,皮肤有红斑。

  急性型:除了全身粘膜、实质器官、淋巴结的出血性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有不同程度肝变区。胸膜与肺粘连,肺切面呈大理石纹,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粘膜发炎有泡沫状粘液。

  慢性型:肺肝变区扩大,有灰黄色或灰色坏死,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高度消瘦,贫血,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宰后处理:

  猪喘气病 :病肺销毁,肉尸和其余内脏无限制出场。猪肺疫:肌肉有病变的,全尸化制。肌肉无或轻病变的,局部废弃后,其他部分高温处理,皮张消毒后出场。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