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进入秋季以来,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据气象部门天气数据显示,白天气温高达28℃,夜间温度降至17℃,我区具有“有雨便成冬”的气候特点,针对这一季节的气候变化和动物疫病发生特点,红塔区农技推广体系示范项目生猪产业技术指导员向仕能及时进行入户指导工作。认真对该季节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技术指导,要求各示范户从以下方面抓好生产:
1、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针对入秋气温变化特点,白天要做好通风工作,夜间关闭门窗,尤其是小日龄猪只的保温工作。关注天气预报,对天气的突变、降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肝血素,主要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有效减少猪舍的氨气,改善猪舍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及时清扫猪粪搞好圈舍卫生,加强消毒工作,采用惠福星或聚维酮碘等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和环境消毒工作。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彻底、全面。
2、加强营养。进入秋季以后,随着气候的转凉,动物机体维持消耗增加,配制饲料时必须提高能量水平,在天气突变时,额外补充多维电解质,增加机体抗应激能力。
3、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和保健工作。各养猪场要认真查阅养殖档案和免疫档案,根据秋防免疫抗体监测水平情况,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群要进行及时的补免工作,新出生的仔猪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程序进行适时免疫,常规疫病根据本场猪病的流行病学进行免疫,避免免疫的随意性和免疫混乱。定期做好疾病预防保健工作,重点控制好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如:猪流感、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