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病毒株毒力变化很大。低毒株可以引起猪群无临床症状的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热、呼吸困难、末梢皮肤充血或发绀、母猪繁殖障碍以仔猪断奶前后呼吸困难、发育不良、死亡率增加等;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周;由于年龄、性别和猪群免疫状态、病毒毒力强弱、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感染猪临床症状也不同;有混合或继发感染的情况下症状表现及死淘损失更加严重。
1.繁殖母猪
急性发病后的主要表现是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睡、咳嗽、不同程度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在末梢部位(耳部、鼻盘、乳腺、阴门等)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发绀;在急性期有1%~3%的母猪可能出现流产,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第21~109d。急性病例发作约1周后,因为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疾病进入第二阶段,主要表现是妊娠后期繁殖障碍,这一阶段可延续1~4个月。在第二阶段,妊娠110~108d的母猪,有5%~80%可能发生繁殖障碍,大多数繁殖障碍为早产,但也可出现妊娠足月或超出妊娠期的仔猪,或者出现流产;所产窝中有不同数量的正常仔、弱小仔、死胎、部分或完全木乃伊胎儿。在产不正常胎儿的母猪中,围产期的死亡率可为1%~2%;这些母猪再次用于繁殖,一般都会出现再次发情推迟且怀孕率低,加之流产损失、再发情的不规律和母猪不孕等,可导致整个繁殖周期中产仔率明显降低。
人工接种妊娠84~93d后的母猪时,潜伏期为2~4d,继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皮肤颜色的改变(如耳尖发紫)等,于感染后6~12d可以观察到该母猪的流产现象。
2.公猪
在急性发作的第一阶段,除厌食、精神沉郁、呼吸道临床症状外,公猪可能缺乏性欲和不同程度的精液质量降低;精液变化出现于病毒感染后2~4周,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和顶体缺乏,可在精液中检测到PRRSV。尽管公猪的PRRS病毒血症对受胎的影响还不清楚,但精液是PRRSV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3.哺乳仔猪
在母猪表现繁殖障碍的1~4个月期间,弱胎和正常胎儿的断奶前死亡率都高(可达60%)。几乎所有早产弱猪,在出生后的数小时内死亡。其余的猪在出生后的第一周死亡率最高,并且死亡可能延续到断奶和断奶以后。哺乳仔猪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瘦、外翻腿姿势、发热、呼吸困难和球结膜水肿(有人认为这是3周龄以下仔猪发生PRRS的特征表现之一,具有“诊断意义” )。英国报道有PRRS导致持续水泻(抗生素治疗无效),也有报道感染仔猪出现震颤或划浆运动、前额轻微突起、血小板减少(导致脐部、注射部位、剪尾后出血)以及贫血等症状。
4.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
断奶仔猪可表现厌食、精神沉郁、呼吸症状、皮肤充血或发绀、皮毛粗糙、发育迟缓及同群个头差异大等。断奶仔猪单一的PRRSV感染时,咳嗽不是常见症状;育肥猪和老龄猪受PRRSV感染影响较小,通常仅出现短时间的食欲不振、轻度呼吸系统症状及耳朵等末梢皮肤发绀现象。但在病程后期,常常由于多种病原的继发性感染(败血性沙门氏菌、链球菌性脑膜炎、支原体肺炎、增生性肠炎、萎缩性鼻炎、大肠杆菌病、疥螨等)而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
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与经典猪蓝耳病比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猪出现41℃以上持续高热;发病猪不分年龄段均出现急性死亡;仔猪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发病率可达100%死亡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厌食或不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淤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炎、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摇摆、圆圈运动、抽搐等神经症状;部分发病猪呈顽固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