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每个猪场大门口专人负责,进入猪场的人员洗澡、更衣、安排门卫负责检查,进入猪场门口的所有车辆均要消毒,不打折扣,不执行者责令停工。每年十月份至第二年四月份猪场封闭,猪场员工吃住在场,定期回家。 二、建立自己的化验室,开展
种猪疾病普查,重点放在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等几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充分利用化验室的设备及优势经常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抗体水平的测定、消毒药的灭菌效果的测定等,指导生产上预防用药,检测疫苗免疫效果,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所有的公猪均进行疾病检测,最大限度地切断了疾病由公猪传入猪场的机会。 四、加强猪场内部的管理工作,既抓好每个猪场大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工作,也做好每个单元小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工作。 (1)加强猪场内的主要道路的消毒工作,赶猪道、拉粪道、装猪台每日打扫消毒,整个猪场每月消毒两次。 (2)加强灭鼠及灭蚊蝇的工作,夏季每周灭两次蚊蝇,每季灭鼠一次,专人负责。 (3)加强注射器及防疫时猪体表的消毒工作,每个单元由技术主管负责消毒工作,注射器用一次消毒一次。在注射疫苗时注射部位先消毒后注射,且不能打飞针,确保防疫效果没有脓疱现象。 (4)做好每个单元小的生物安全体系保障工作,具体如下: a.门口消毒池要用上,定期换消毒药,进入舍内的人、猪、车一定要消毒。 b.每个单元饲养结束后,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腾骏威牌“复合醛”喷洒一遍,消毒工作一目了然,不白的地方重新返工,特别是死角地方,使圈舍内外焕然一新,每批猪在转入时都住新房。 c.进入每个单元的猪,要在上一个单元驱除体内外寄生虫,药物保健一周,疫苗按免疫程序防疫,转群前3-4天加入抗应激添加剂,以防转群后应激,咬架。 d.重点做好种猪的保健工作:
母猪产前一周、产后一周,进行药物保健,在断奶前后一周,母、仔共同用药物保健一周,保育猪在转群前后一周,用药物保健一周,这样确保猪群在有应激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抵抗力。 五、用淘汰的健康母猪做自家高免血清,然后浓缩,在
仔猪生下后每头口服5毫升,相当于1克高免蛋白,对预防疾病、促进生长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期断奶能提高断奶重0.25-0.5千克。 六、对有临床症状病猪的处理 (1)在产仔舍,有生下较小且很快死亡的仔猪或死胎,剖检有下列症状的:胸腹水较多、肺间质较宽、肝脾有蓝色荧光的,取其内脏及胸膜水做自家组织苗,对该批猪进行全群免疫,效果良好,弱仔较多时要口服高免血清,且暂停寄养、剪牙、断尾工作,另外要加长效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感染。 (2)在保育舍,仔猪在转入后消瘦、腹泻、不食、毛长、用自家组织加上免疫增强剂及大剂量猪瘟细胞苗,连续肌注三次,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七、对疫病的认识问题 疫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采取的是“打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既参加有关的专题讲座,也请专家到现场指导、培训技术人员,发挥大家的力量,既不夜郎自大,也不盲目跟风,而是实事求是的观察、分析、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又有成效的防治措施。比如,前几年的附红细胞体病,无名高热病等,我们就没有跟风,实事求是的做了几个药物试验,否定了附红细胞体大面积流行的说法。每种病每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看法,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要认真分析了,特别是混合感染的疾病更是如此。 八、关于免疫程序 每个猪场都会自己或请专家制定一个免疫程序来防治疾病,但不适合自己实际情况没有考虑。我们在广泛征询专家的意见基础上,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制定符合自己的免疫程序。学术争论是争论,实际应用是应用,比如猪瘟的超前免疫,我们从95年开始实行,到现在仍在应用,猪场没有发
生猪瘟,到底谁的正确呢? 九、对药物、疫苗的应用问题 提高猪场的保健就一定要提到药物、疫苗的问题,我们仍是坚持以效果衡量为标准,不管别人认为怎样好,我们要做药敏试验和实际使用效果观察,从实际效果来判定使用与否。不管是国产的或是进口的药物和疫苗,不管是灭活苗或是弱毒苗,它必须为我们猪场猪群的健康服务,必须有效。 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其具体效果,分析其投入与产出比,不要在价格上斤斤计较,要足量使用。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