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猪免疫接种

免疫技术防治因病原体造成的疫病是有效措施之一,但是近些年,由于猪传染性疫病的种类急剧增加,用疫苗进行免疫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往往一种疫苗须进行几次免疫接种,在一头猪,尤其是种母猪一生中要做几十次免疫接种,由此造成的免疫费用、免疫干扰、免疫抑制、免疫应激越来越严重,但免疫效果越来越差,不仅要问,养猪生产上需要这么多次免疫接种吗?它们真正取得了哪些确实的抗病效力?因此,笔者认为,除了用商品疫苗外还应重视其它取得免疫效果的方法,停止可免可不免的免疫注射。如我们在一些规模化猪场停止猪肺疫、猪丹毒、猪副伤寒这三种病的免疫接种已一二十年之久,这些场并没有发生所谓的“四大猪病”之中的这三种疾病,不妨反思一下我们对免疫接种的认识。应用商品疫苗必须应用优质疫苗,即使对已获得批准生产文号的产品,也要认真从免疫效果检验它的可靠性;还要考虑使用技术等因素。一般的说,对猪瘟必须免疫,大部分场应做伪狂犬病免疫,对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胸膜炎、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免疫要因地制宜,核算疫苗成本与收益,注意不同厂家的疫苗免疫效果可有很大差别。对目前免疫效果争议颇多的疫苗如PRRS疫苗,更应客观细致的观测其确切效果。应用自家疫苗对目前尚无商品苗,但在某些场、群危害较重的疫病,如被称为PRDC主导病原之一的PCV-2感染,或某些病原体血清型与商品疫苗有差异时,如猪链球菌病等,可用病死猪的某些脏器组织或分离株进行培养,制成灭活苗使用,有的猪场使用自家苗取得了明显效果。采得良好的病料或病原体是应用自家苗成功的关键技术,但此类疫苗存在有散毒等负面作用。应用免疫血清免疫血清是在PRDC防治中值得重视的一种药物。血清最好采自本场发生PRDC的耐过猪或已分娩数胎的健康淘汰母猪。以预防为目的时,于仔猪断奶和从保育舍转出时,各注射一次,剂量为10~20ml。在PRDC发病时应提高注射剂量和增加次数,本方法对防治PRDC显示了良好效果。应用“感染物质”用本场感染猪的粪便或病死猪有相应病变的组织脏器,饲喂配种前的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但本法有散菌(毒)的危险性,要选好应用时机,并配合隔离、消毒和用药物等加以控制。风土驯化(acclimatization)对新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2个月确定无疫病后,混入一两头本场的淘汰种猪,使其对本场微生物群适应,以增加本身及其后代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