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防控高热综合征

对当前高热综合征的看法
一、区分概念
 高热病和高热综合征:目前把南方的高热综合征称为“高热病”很不确切,高热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不是疾病名称,这对判断疾病没有帮助。今年南方“高热综合征”表现为高热,但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猪场的疾病内涵很不相同。

二、高热综合征的内涵及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高热综合征有不同的内涵:
  70年代初,我国暴发猪的无名高热,流行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原因不详。当时上海已经查清是猪的弓形体病;后来暴发的高热综合征查清是猪的伪狂犬病;能查清病因,治疗高热综合征就可以对症下药,容易控制。而90年代后期,江苏、浙江地区发病情况比较严重,调查结果非弓形体、非猪瘟,具体原因不清,从90年代至今,高热综合征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往年高热综合征只是呈现一县一乡的零星暴发,而今年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很难治好。高热不退、死亡率高,可能会皮肤发红,还可能会有神经症状。一旦发病,全群的发病率达到10-90%,死亡率高达50-80%。

四、江西省损失情况评估
  根据江西省的饲料供应减少的情况推算,江西省的生猪大约减少200万头,但并不完全是由于疾病情况导致。由于不正当用药,防疫时疫苗贮存、使用、注射部位不正确及防疫密度过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五、典型症状以及采取措施
  江西省的病猪有眼结膜炎症状,还出现了败血症、呼吸症状、肺、心室、心房、内膜出血、肺间质水肿、肝部也有病变。
  胃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回肠炎、粘膜也有出血。
  大肠杆菌感染症状:盲肠和结肠出血。
  肾肿大瘀血、皮质密布出血点、膀胱呈现散在性出血点、细菌感染的败血综合征。
  在江西某猪场检出支原体病。
  江苏地区检出猪瘟抗原。
  沙门氏菌感染症状:肝小,肝部出现散在性坏死。
  副嗜血杆菌病:心包炎、浆膜炎。

六、关于高热综合征病因的六种学说
  06年高热综合征普遍流行,许多专家对该病进行了剖析,对于该病的病因,目前尚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将目前流行的观点归结为以下六点:
  1.猪瘟学说:在江西省检测到猪瘟病毒的较多,在湖南湘潭地区及宁夏都检出猪瘟,因此有人认为今年的高热综合征的病因是猪瘟,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一病因。
  2.流感学说:有的地方高热综合征病猪检出流感病毒,而且高热综合征和流感有共同特点:传播速度快,因此有人把今年的高热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流感。但流感的死亡率低,而高热综合征的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所以认为该病是以流感为主的继发感染并不确切。
  3.蓝耳病学说:从该病的多数病料中检测到蓝耳病病毒,而且蓝耳病防疫比较好的猪场未发病,这些情况支持这一观点,但种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很高的情况与这一观点相背。
  4.霉菌毒素学说:认为霉菌毒素使饲料发霉导致该病发生,但饲料质量是养猪业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并非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5.气候异常学说:认为台风、高热、高湿导致该病发生,但直至目前该病尚未完全结束,这一学说不攻自破。
  6.新病原学说:曾流传是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猪,均被否定,是否有新的病因有待于进一步查明。

七、基本结论
  目前高热综合征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尚没有定论。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养猪业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可以肯定的是全国暴发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地区病原不可能完全相同,要因地区、因场而异。高热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但导致高热的疾病有多种,高热综合征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导致,不会仅仅是一种病。

八、在防治高热综合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今年的猪价太低,很多猪场处于崩溃的边缘,猪场疏于管理、防疫和药物保健都跟不上,管理不好的猪场往往最容易暴发疾病。
  药不对症、乱用药以及防疫不规范是养猪人面对突发疫病准备不充分,应对慌张的表现,这给很多养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但这些损失并不是直接由高热综合征导致。
  高剂量使用安乃近给病猪退烧很不妥当。发烧是猪机体对抗疾病的本能反应,如果人为退烧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九、主要原因分析
  存在免疫抑制疾病、饲料霉变、高温高湿环境、巴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

十、防控高热综合征的基本措施
  1.猪瘟免疫
  进行猪瘟免疫的抗体水平检测,选择合格优质的弱毒疫苗,做好免疫。
  2.蓝耳病免疫
  蓝耳病是PMWS、PRDC的主要原因,做好蓝耳病的防疫,弱毒苗比灭活苗的防疫效果好。
  3.严抓猪场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猪健康的前提。
  4.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
  冬季加强保暖措施,在此基础上注意通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姚龙涛

从猪病流行及泛滥得到的启示及看法
1.密度控制
  例如在欧盟国家对养殖密度的控制,政府早就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了存栏头数的注册、登记,如果第一次发现哪家场超出登记在案的存栏数,会根据情况进行罚款处理;如第二次发现,就会有一张法院传票发至农场主手中。如果有猪场确实需要扩大存栏量,必须要向工商、环境、农业主管部门等申请,并要经过严格的环境监测才有可能。另外政府还给出例如氨气、水质等一系列的生态指标,并以(相当于国内)地级市为单位进行控制。无论哪个地区都不能超越此类指标的上限。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大体上的养殖密度。
  再看我们国内,在总的行业密度控制上还属于无人管理阶段,上半年猪价低靡就是先前养殖总量盲目扩大造成的恶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争创养猪大县等等举措都是对这个行业不负责任的行为。

2.疾病监管
  在欧盟,如果发现如猪瘟等严重的流行性疾病,法律规定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并由专人当即对病猪进行屠杀及做无害化处理,而并不会进行再治疗。再例如对通常生产中的病死猪的处理,是由第三方的(私营公司)负责运输和做无害化处理,此项费用由各猪场承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情发生的后患。

3.运输控制
  在运输环节上,欧盟最新的运输车辆都进行了封闭化改装,并通过特殊循环空气系统保证车内的含氧量及外界环境的清洁。仅从卡车外部看,和其它的集装箱没有什么区别。
  而我们在运输环节上则是缺乏规范,仅仅依靠消毒并不能避免某些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在大大小小的高速、国道、省道上拉猪车辆比比皆是,不知道哪天哪股风就把什么病毒带到你的场里。如果这样,即使再加强管理,再搞好环境也无济于事了。

4.用药控制
  欧盟在本世纪初起就开始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力度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甚至说如果我们按照他们的用药标准,可能中国80%的猪要死掉。但就是这样,他们的养殖业还在继续,而且近年来的流行性疾病越来越少,这就归结为回归自然的原理。就像我们人类一样,靠药物维持一生的人总会被生物自然选择法所淘汰。因为滥用抗生素,造成猪的耐药性,免疫力的参差不齐,并助长了病毒的变异,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5.兽医的管理
  欧盟的兽医是持证上岗且独立经营。换句话说,不管猪场多大,也没有自己的兽医,看病要花钱去请,用药要依据兽医处方采购,这就形成了另一个第三方监管机制,杜绝了不负责任甚至是内部腐败的行为。同时此类做法也会在提高兽医的收入的同时促进兽医行业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无论我们个人理念有多么先进,技术或管理水平有多高,只要我们政府不参与管理,问题就很难根本解决。
——刘红梅  山西省永济市畜牧局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