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动物福利的环境丰富度调控技术研究-畜牧养殖

3.2 垫料      4 结论 为猪只提供猪玩具是改善猪舍内环境丰富度的有效途径,如打结尼龙绳、橡皮软管、链子、橡皮狗和悬挂的金属棒等玩具可明显降低混群3周内的争斗行为发生频率,饲养在小空间的猪花费更多的时间玩耍丰富环境材料,其中猪对柔软易弯的橡皮狗最敢兴趣,一般而言,可破坏的材料对猪的吸引力最大(Apple等,1992)。青年猪更喜欢咀嚼布条而不是坚硬材料(Grandin等,1984);肥育猪在链子、脱水腱、轮胎或骨头(牛肱骨)4种丰富环境材料中探究、玩耍骨头的行为最频繁(Heizmann等,1984)。有磨损端的绳子、带树皮的木头可引起猪更多的咀嚼行为(Fedds等,1984)。Pedersen等(1993)的研究发现,环境贫瘠圈栏中饲养的生猪,其饲料浪费量要高于环境丰富圈栏(拥有可躲藏逃避区域、悬挂的橡胶管、铁链等)中饲养的生猪,其原因是环境贫瘠圈栏内的仔猪将饲槽当成玩具玩耍,从而浪费饲料。然而,随着新奇度的降低,猪对这些富集材料的兴趣也随之降低;可见,畜禽对所提供的丰富环境材料具有选择性,需要经常提供不同丰富环境材料给畜禽玩耍。      2.1.1 猪的探究行为 关于丰富环境的试验动物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91年,现代丰富环境概念的提出始于1947年Hebb的报告。此后,该方面系列的试验研究逐渐发展起来。丰富环境是针对标准环境和贫瘠环境而言,以试验动物老鼠为例:以每只笼里有试验用老鼠3~6只为参考的标准环境;贫瘠环境是指每只老鼠单独饲养于一个很小的笼子里,不提供物体;丰富环境是指鼠在大笼中饲养(大鼠一般为9O×6O×40 cm。/30×20×10 cm。),每8~12只老鼠一组,笼内放置不同颜色及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包括支架、秋千、墙壁、积木、玻璃球、乒乓球、转盘、管道、斜坡等),配合不同的声音和光亮,并按一定的频率更换以造成新异的刺激,这种环境不仅提供了多感官刺激和运动的机会,而且赋予了社会性情感体验的可能。最近几年,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由于圈栏内部环境极度贫瘠,畜禽的许多行为需要得不到满足,为了减少行为动机造成的压力,动物行为产生转移,从而产生异常行为,如母猪的啃栏和无料咀嚼;仔猪的咬尾、咬耳、拱腹、对同伴进行恶性攻击等,丰富畜舍环境才被人们所重视。      2.2 基本概念 核心提示:动物福利是从人道化的角度来思考猪的生存,生长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猪的自然生理需求,本文从环境丰富度调控技术的角度来展开这一讨论。   光照强度对不同畜禽福利影响不同。普遍认为光照强度对猪的福利没有影响。猪对光照不敏感,饲养在较亮的环境与较暗的环境下没有差别。养在温暖和较暗的环境下猪咬尾现象大大减少,当它们养在较暗的环境中,合群时不熟悉的猪只间打斗也大大减少(Barnett等,1994)。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