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分胎次饲养方法中后备母猪的培育与管理-畜牧养殖

6. 注射病毒的有关详细记录。   4.2 到目前还没有一套合适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运送这些怀孕母猪的数据系统,这样需要在实践中多观察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 2.6头胎母猪的再配种断奶时所有母猪连续使用Regumate药物5天,母猪单栏饲养自由采食,仍然饲喂哺乳母猪料,使用这种催情药之后,就不使用公猪诱情的方法。当这种药物达到彻底排泄后,再用公猪做发情鉴定,配种次数及间隔与初配相同。90%的断奶母猪在断奶后11~15天(平均13.8天)内发情,准胎率为93%。对于20天内没有发情的母猪注射一次PG600,10天内还不发情就被淘汰。二胎母猪的产仔总数为12.5,母猪的淘汰率为18%。全群母猪的胎次平均为4.4,母猪总淘汰率为48%(包括7.5%的死亡率)。 3.1 便于对饲养人员的管理并且便于饲养人员对猪群的管理。 从有临床症状的猪或从有暴发迹象的母猪场的产房中的仔猪采集血液。采集的血液立即放在保温盒中运往场内实验室,把收集到的血清1毫升送往诊断室,其余的放在低于-80℃的低温冰柜中。PCR技术检测病毒的准确率不是100%,因此,如果PCR检不出病毒就要采用病毒分离技术,最好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分离的病毒用开放阅读框(ORF5)限制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做病毒毒株鉴定。 注射后4~5天把这10头猪杀掉,尽可能多地采集血液放于灭菌的容器中,并且送到场内实验室,通过注射器抽取并离心提纯血清放于灭菌管中。此时的血清要保持原有的温度,升温及冷冻都会减少病毒的数量。试管上要标明来源、日期及接种的猪的编号及存放的血清的量。每个注射过的猪各取1ml血清再送往实验室进行PCR病毒分离及基因序列鉴定。基因序列鉴定的目的是保证扩增出的病毒与场内流行的是一样的。 肥育猪死亡率(%) 2 母猪分胎次饲养的具体做法 1.最早的病毒检测RELP分析及同源性分析。 1.05 试管内的血清再存放于-80℃的冷柜中,一般讲从每头接种病毒的猪体内可获得500~700ml的血清,足可以接种1.5~2.1万头猪。场内实验室要做好如下记录: 1 母猪分胎次饲养方法的产生过程 2.扩增的病毒检测PELP分析及同源性分析。 4.前后收集并贮存在低温冰柜中的血清总量。 3.4 由于头胎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头胎母猪个体较小,体长较短,这样可以设计小一点的单栏,省出更多的空间用于配种区。 135天之前使用的饲料是以最大限度沉积蛋白为目的,矿物质的含量要比商品生长肥育猪的要高。150天之后,后备猪进入最后发育阶段,每天光照16小时,在150和190天之间饲料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背膘厚度为目标。如果有条件,此时可以进行与公猪的接触。对需要接种的疫苗在此阶段完成。生产目标和做法是:体重达到135~140公斤,日龄在200天以上,生产中平均为212日龄,背膘厚度达到16~18毫米且第二次发情时配种,分娩时背膘厚达到18~20毫米。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