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87
生长性状测定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断奶仔猪在70日龄时,根据血统、仔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等,选择优秀的公猪个体按全同胞原则进入本场测定站作同胞个体测定,其余仔猪则进入生长肥育舍作全群测定。测定猪达85~110Kg时用电子笼称重,用B超测量活体三点背膘厚(胸腰结合部、最后肋、腰荐结合部),并按校正公式分别校正个体达100Kg的日龄和背膘厚。繁殖性状测定包括总产仔数。
表2 零世代母猪基因型效应的最小二乘均值和多重比较
10.88
0.4346
387
死胎均值
Rothschild等(1994)通过候选基因法找到了一个梅山猪特有的ESR基因标记,可以影响1.5头/胎的总产仔数和1头/胎的产活仔数,大白猪群中每个拷贝的ESR基因影响0.4头/胎的产活仔数,但对日增重和背膘厚却无显著影响(Short和Rothschild等,1997)。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SR基因是控制产仔数的主基因或与产仔数主基因存在紧密连锁,而且ESR基因与猪的一些其它重要经济性状无显著的负遗传相关。ESR基因座对产仔数有显著效应的发现,为种猪繁殖性能的标记辅助选择,为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窝数
15.02±1.56
从表4中各世代种猪生长性状测定的表型均值中可看出,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都呈下降趋势, 30~100kg日增重都有明显的提高,饲料报酬呈下降趋势。但与繁殖性状相比,生长性状的遗传进展较慢,原因可能是本品系选择的重点是以提高繁殖性能为主,从而放慢了生长性状的改进速度。
校正100kg
795.25±91.42
152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