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大白猪的选育进展和饲养保健要点-畜牧养殖

断奶成活率(%)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数量性状基因成为可能。在白石大白猪育种工作中,白石猪场在华南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利用ESR基因座(ESR基因是控制产仔数的主基因)这一主效基因及其分子遗传标记,在大白猪育种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对繁殖性能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对个体繁殖性能进行早期选择,力求使猪群大白猪是世界著名的品种,以繁殖力高,生长育肥性能好、适应性强等优点而著称,在现代猪的繁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白石大白猪是白石猪场多年精心培育的品种,曾在2001年香港国际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华精品”称号,连续两届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现将白石大白猪选育进展和农广天地要点介绍如下: 2.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和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3.极佳的生长育肥性能 20.2% 8.8% 1.具备稳定的遗传性3.体型外貌的改进 窝产活仔数(头) 1. 应用DNA检测技术 第一世代 21天龄窝重(kg) 93 白石大白猪符合大白猪品种特征,外形一致,后腿臀部丰满、背宽、呈明显的“双肌脊”、头部轻盈,经多代繁育,体形外貌始终保持一致,具备近乎完美的体型外貌和稳定的遗传性。 遗传进展 利用多亲属资料通过建立适当模型的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来估算单性状的育种值和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如生长指数、繁殖指数、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等)的育种值。 新育成的白石大白猪符合大白猪品种特征,外形一致、臀部丰满、背宽、头部轻盈,符合出口大猪所需体形外貌的要求。经农业部遗传育种专家组现场评定,生长指标和繁殖性能等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推广到全国二十一个省和香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B、计算机图象分析在猪育种的应用:在白石大白猪育种工作中,白石猪场应用B超进行背膘、眼肌面积的测定,通过计算机进行图象分析和建立图文数据库。 11.1±1.66 1.98 2.具有较高的繁殖力特性 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 二、 现代先进技术在白石大白猪育种中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选育种工作,白石大白猪的选育研究已初见成效。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胴体质量、繁殖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进。 留种的大白后备猪要求采血检测应激基因状况,检测阴性的猪才可进入核心群。 92 年产胎数(胎) 繁殖性能情况 55.3±6.12 95 选育目标 优化育种方案和优化繁育体系:在白石大白猪的优化育种方案中,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目标把生长育肥性能、胴体品质、繁殖力、饲料转化率等性状作为主要改进目标,制定出遗传改进快、经济效益高的优化育种方案。 一、 白石大白猪的生产性能 10.8 3.计算机技术 A、育种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从90年代开始,白石猪场已应用计算机技术如pigwin、GBS等软件进行大白猪的管理和育种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六世代 4.BLUP育种值和综合EBV选择指数的计算群繁殖性能方面获得更快的改进。 3.26% 5.系统工程技术 10.2 4.优良的肉质特性 2.18 白石大白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肌肉嫩而多汁,经连续十年的屠宰测定,未发现PSE劣质肉。 50 46.0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