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3、生产繁殖应激引起的骨胳代谢异常:已有研究证实,应激引起的皮质醇的大量分泌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细胞周期停止的调节机制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组织细胞凋亡,再者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并以组织特异性方式,提高成骨细胞间质胶原酶mRNA的表达和蛋白酶的水平,促进胶 原蛋白的分解,使骨丢失加快,最终出现骨质疏松。肢蹄软弱综合征是养猪生产中常见多发病,母猪完成生产(繁殖)任务所需的营养物质与维持母猪肢蹄正常功能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是相同的,母猪在完成生产(繁殖)任务所需的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任务加重需要量增多时,母猪应用应激机制动员机体贮备,优先保证繁殖后代所需。而应用应激机制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一方面大量动员机体贮备,另一方面分娩等应激也促使催乳素大量分泌,催乳素大量分泌,对保证泌乳具有积极意义,但也进一步加快了钙等营养物质流失,再者,糖皮质激素加速骨组织细胞凋亡,出现骨质疏松。因此,肢蹄软弱综合征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是母猪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应用应激机制动员机体贮备出现的整体营养消耗和骨质疏松。
2、配制全价饲料:如用北奥后配制全价饲料,保证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量,怀孕后期和哺乳期添加1-2%牲命1号。对发病猪适量添加锌、硒、生物素和钙磷(并保持恰当的比例),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生物素2毫克有一定疗效。 3、分析饲料中是否缺乏锌、生物素、钙磷比例不平衡。 4、营养因素: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都能导致本病发生。缺铜时可出现骨端畸形。缺硒时可引起关节炎、蹄变形、肌肉萎缩、肌肉疼痛、脱毛等症状。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湖南某种猪场对该场病猪和健康猪蹄壳采样测定硒的含量,分别为0.07和0.37微克/克(P<0.05),患猪的硒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猪。 规模猪场猪肢蹄软弱综合征多发生于高度选育的瘦肉型猪,患猪的肢蹄形态、结构、肢势和功能表现异常。四肢末端发生骨关节炎,关节肿胀变形,站立姿势呈X或O型,蹄壳较裂、蹄底增生,蹄壳过度生长,发生偏蹄,蹄冠脓肿等症状。严重者不能站立,倒地。母猪常不能正常配种怀胎和哺乳,特别是配种时易发生蹄壳被裂,从而降低繁殖力。
长期缺乏维生素以特别是集约化密闭饲养,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病。
l、高度选育的瘦肉型种猪,并有遗传性,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 (1)改善圈面结构:水泥地面要保持适宜的光滑度和倾斜度。地面无尖锐物、无积水,卧床地面要略高于其他地面,产仔哺乳期应加铺垫物。 2、病猪跛行,关节肿胀,肢势和步态异常,站立不稳,支持躯体困难,蹄壳破裂,偏蹄,蹄冠脓肿,蹄底增生及四肢末端发生骨关节炎等特征。 育种时或留种时综合考虑肢蹄结实度的选择,对体型过大,肢蹄过于纤细,易引起肢蹄软弱的猪应坚决淘汰。 4、防止继发感染。在运动场进出口处设置脚浴池,池内盛装0.1%~0.5%福尔马林溶液,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继发感染。对蹄裂、蹄底磨损、肢蹄发炎肿胀等继发感染,按局部外科手术处理。可用青霉素、普鲁卡因。鱼石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诊断要点】 (3)改善管理:户外运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 生物素和锌缺乏时,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使生长猪发生后肢蹄壳破裂等症状。
【发病原因】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