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兽医隔离区猪场规模较大的,尤其是集约化、规模化猪场可设专门的兽医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尸体处理室等。这些建筑均应设在下风向及地势较低的地方,远离健康猪舍,以免疫病传播。
4.屠宰病猪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屠宰后的场地、用具及污染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和彻底清除。病猪的尸体不能随便乱抛,更不能宰食,必须烧毁,深埋或化制后作工业原料等。运尸体的车辆、设备、用具、和接触人员及工作服必须严密消毒。
七、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1.当猪群发生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及时隔离,尽快确诊,并逐级上报,病因不明或剖检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交有关部门检验诊断。
2.外部管理供应区本区与社会往来密切,有经营管理、物资供应和产品输出三大功能,包括办公室、宿舍、仓库、饲料工厂、车房及生产区外的其他设施,因病原及其他不良因素常进入此区。因此,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应设置屏障,有各自封闭的间隔,严格控制进入生产区的通道,防止无关人员由管理区进人生产区。
(3)在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等各专用猪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内贮消毒液,并经常保持有效浓度,供往来人员出入消毒。每一专用舍在清出旧猪群后,应彻底消毒,间歇几天后,方可接受新猪群。 猪场监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的发展,趋向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由于猪只集中,这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猪只集中,也造成疫病容易发生的机会。因此,要保证大群猪只的健康,规模化猪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制订一套严格的卫生防疫综合措施,以防病原侵入猪体,从而保证养猪业的发展。
四、严格检疫1.引进种猪的检疫引进种猪时,要做好产地疫情调查,对种猪进行检疫和挑选,可委托当地兽医卫生机构对种猪进行口蹄疫、猪瘟、猪传染性水疱性、猪伪狂犬病、猪钩端螺旋体病、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和猪布氏杆菌病的检疫。这些疾病检验为阴性后方能引入。引入后应在隔离舍观察30天,确认健康后,方能进人生产区。
六、预防接种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疫(菌)苗使用效果及本地实际,制定实用的免疫接种计划和程序,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为防止某种疫病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等的防疫措施,也必须列入规章制度。
(2)猪舍内各工段和隔离舍,应严格做到人员、用具、畜群固定,生产区的一切用具(只进不出)仅限于在场内使用,直到废弃为止。
2.确诊为传染病时,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对全场猪只进行仔细的检查,病猪及可疑猪应立即分别隔离、观察和治疗,尽可能缩小病猪的范围。同时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对尚未发病的猪只及其他受威胁的猪群,要紧急预防接种或进行药物预防,并加强观察,注意疫情动态。
二、生产区与非生产区的划分场址选定之后,应根据猪群的组成、规模、生产工艺要求、投料、清粪等生产流程,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确定猪场的总体布局。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要划分内部猪群生产区、外部管理、供应区和兽医隔离区等几个功能区。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