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在在70日龄下床时体重应在31~33 kg(2 kg的季节差异)以上。2008年度安徽安泰公司的最佳杜洛克公猪达49 kg,说明此阶段种猪长速档次已拉开,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此时是选择名谱公猪血统继承者的关键时刻,选择重点为: 我国纯种杜洛克的饲养量有增无减,育种群在300头母猪和10个血统以上者几乎偏及全国农区,每年还不断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批量引进。
美国Waldo公司联合中国安徽、重庆、福建、黑龙江、广东、贵州7个合资育种场,将要把中国的杜洛克猪选育技术纳入Herdsman育种程序,但是,从全国所有的杜洛克育种场来看,整体水平还处于一个以个体选择为主的初级阶段。目前的个体选择不仅对于小群体育种有相当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将有关测定参数纳入将来的联合育种的GBS或Herdsman软件。
第一,中国杜洛克种猪在70日龄已基本定局,很多有潜力的种猪苗还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出售。留下来做种的待选,后备种猪能有1.3:1就不错了。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可以于5:1,而且是全群同胞性能测定。
那为什么国内育种场不限饲就容易出现肢蹄病呢?结合对比欧洲育种场的后备猪饲养方式,笔者发现关键在于猪舍结构。欧美式的后备猪舍有6~2 0 m的运动场,正是后备猪的逍遥运动改善了肢蹄,促进了生长。国内的后备猪舍基本没有运动场,像养肥猪一样养种猪,长得一快,体重一大,肢蹄就来病。为了防止蹄病则用限饲来校正。蹄病防住了,日增重下来了,遗传潜力最好的快长个体没有表现机会而被淘汰,这是中国式选种失败的症结所在。
3)初步鉴定与繁殖有关的性状:乳头排列是否整齐,是否有14个以上,有无单睾或阴囊疝等,要严格淘汰有繁殖损征的个体。
杜洛克猪的初生重当属各品种之冠。现代版的进口杜洛克初生重约为1.7 kg(初产)和1.8 kg(经产)。美国同行喜欢天生的4磅猪(约1.8 kg)。最新版的杜洛克猪初生重在2.0~2.5 kg者也不稀罕。初生重大是向体大快长方向选育的必然结果。优秀种公猪的后代的初生重往往落在1.8~2.5 k g之间。
4.生长期选择(70日龄一初情期)
杜洛克猪作为我国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杂交父本,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品代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一头父母代公猪的质量至少要影响到(每年)500头商品代生猪的质量。祖代以上的杜洛克的影响则呈几何级数递增。由于目前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育种,所以各种育种软件(诸如GBS,Herdsman)的优势一时难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1)4周龄对个体重超过均数2倍标准差的公仔猪要倍加关心,可逐渐进行人猪亲和调教,以便做好跟踪调查,并观察其同窝的全同胞,整齐度越高,该公猪的估计育种值越可靠。
3)对外生殖器要严格把关:此阶段公猪外生殖器特性无明显暴露。最常见缺陷是包皮过人。杜洛克猪包皮过火的概率比长白猪、大白猪、汉普夏猪高得多。公猪的疝气、母猪的异常超小阴户(上翘阴户)在此日龄已开始明显暴露,应予以淘汰。
此时的后备公猪应具备的外部特点是:眼大额广,鼻直口宽,一对垂耳相对渺小,獠牙初现如冬笋萌动,泡沫满嘴似啤酒开瓶,项脊丰满雄壮可比西班牙斗牛.,肩宽肉厚如披重甲,深胸圆肋与前肩构成三角身材,虎背熊腰接圆尻凸现拱形曲线,箭杆肚下包皮紧收,尾巴圈后睾丸外展(杜洛克猪的睾丸比其他品种大得多),四肢粗壮,蹬地有力,浑身上下气宇轩昂,厚重、矫健、威猛、性感、帅呆了。
这就要求育种技术员能准确测定和判定待选后备公、母猪的遗传素质。中国传统育种理念中早期选择(70日龄以前)往往被疏忽,以致70日龄时因经济原因淘汰大量小公猪。留下的少量公猪往往判断有误却不具有顶级的育种值。故笔者建议在28日龄时进行一次初选,类似影视明星的海选。28日龄入围的小公猪在7 0日龄时无重大损征不得淘汰,应尽量测到100~114 kg活重再做定夺,以确保选种的准确性。这种手段和当今国际最先进的育种场是一致的。结合中国的国情,28日龄入围的数量和质量是初选中较关键的一着。就目前杜洛克育种几个具体选种关键问题分述如下:
3.70日龄个体重与选种
2)体型:此时长速好,身体健壮的猪的外貌特点多为骨架高大,身材修长伸展而无厚重之感觉(远不如身材短小,肌肉丰满的猪好看),猛一看有些单薄。如果不看体重测定记录,又无实践经马金,很容易错过好猪。
传统杜洛克仔猪的28日龄重为7.5~8.5 kg,而现代杜洛克猪已将此性状改良至8.0~11.0 k g。安徽安泰种猪公司2008年的最好(个体)成绩竞达14.6 kg。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