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VPS1-VPS2│≈0
3.按照动物的生长阶段分成多段饲养,表面上看,动物获得了很好的照顾(包括营养、疫苗注射、环境设施等),但由于动物经常改变居住环境,如果环境状况不佳,病原谱值(VPS)不断改变, DPS不可消除,疫病也将不会终止。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虽同样重要,没有人工选择,就不会有玉米、小麦和水稻,但自然选择仍然是人工选择的基础,我们不可违背自然选择的基础规律。
为了消除病原谱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采用减少一方的病原谱值或增加另一方的病原谱值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即:
11.抗体监测: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远远比畜群整体处于低水平抗体的危害更大。统计研究表明,抗体水平不一致的猪群中猪只的淘汰率远远大于抗体水平一致(无论高或低)的猪群。使动物机体免疫状态趋于一致的目的在于减少DPS。紧急接种的目的也在于迅速扩大健康和假定健康动物群的VPS,减小DPS(但这是不得已的办法)。
每一个动物或动物群与其他的动物或动物群在病原谱的构成上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称为病原谱差异性(DPS)。计算方式为:
根据上述病原和机体的相互作用方式,又可以将病原归为以下两大类:
结论是:虽然例一和例二中VPS1/VPS2=2/3,但DPS相差很大(1∶10),所以VPS不是越大越安全!
9.重新思考初生动物处理程序:为了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很多养殖业者对猪只实施剪牙、断尾、打耳缺、去势等处理。实际上,科学研究发现:(1)这些处理会引起动物短期或长期的疼痛;引起过敏反应;引起动物心率的改变;减少动物的增重;降低动物的免疫力;影响动物的内分泌和动物的行为;(2)剪牙尽管可以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损伤,但生长速度和死亡率并没有得到改善;(3)断尾虽然可以部分减少猪场的咬尾症发生的数目,但根本不能清除咬尾的发生,况且尚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随着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后,这些涉及动物福利的问题更有慎重考虑的必要。
8.病猪栏的设立:现实情况是,很多病猪隔离后的生活条件反而更差,其VPS不断加大。设立病猪栏的实际目的是提供给病猪温暖舒适的环境,提供垫草或木屑,提供给病猪充足的饮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等,逐渐降低其DPS。每个病猪栏只可存放2~3头猪(不超过5~6头),同时设立专人负责管理。
同样道理,饲养的动物接触野生动物(如野鸟、老鼠等)确实也很危险,但不接触也很困难。蚊、蝇和老鼠都是自然界的物种,完全消灭它们不容易,也不可能,况且这些动物不一定都带有病原,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将这些动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即使饲养动物接触这些动物,VPS也不会迅速增大,即病原谱改变的速度会降低。
具体做法:在仔猪断奶前10~15天,先并群。
生产实践中将腹泻猪的粪便反过来饲喂母猪,或者将流产母猪的胎儿和胎衣饲喂母猪的做法都是危险的;同样将病死猪的内脏制成灭活组织匀浆注射到猪体内的做法也是不足取的。
VPS1↓≌VPS2↓
什么叫病原? 凡是能够引起动物和人正常生理机能改变的一切因素都应该称为病原。其中包括:
凡此种种,都成了动物疫病周而复始的诱因。
动物的封闭饲养:人们总是以为只要动物处在封闭的环境中,动物就会很少生病,但事与愿违。虽然动物饲养环境越来越封闭,但饲养业中被迫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却在不断增加,使用的剂量也在不断加大,人类的食品安全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