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预防,治疗及-畜牧养殖

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明显增加。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病程7~15天。在同一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存在持续感染,病毒可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   8、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何?   38、经营、运输、屠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死)生猪是否违法?   据农业部通报,今年1~5月,全国有22个省区,194个县次、289个疫点不同程度地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病生猪45858头,死亡18597头。4月底以来,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发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全镇共存栏生猪2981头,发病1640头,死亡331头。我省毗邻的部分省市已出现了疫情。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猪存栏量减少60%以上,不少中小型猪场因此而倒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区封锁后,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猪扑杀或死亡后14天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并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新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联合研制,利用流行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毒株做为种毒,经种毒筛选、中间试制、临床和扩大临床实验等一系列试验,证实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有良好免疫效果,免疫保护率超过80%。该疫苗克服了国外同类病毒疫苗价格高、病毒易返强、效果不确实等问题。4月29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型灭活疫苗通过审评后,农业部已紧急安排12家企业生产该疫苗。该疫苗的投入使用,将对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挥重要作用。   A、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病理指标: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的出血斑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   由于本病可导致免疫抑制,常伴有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或继发感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在自然感染流行中,只感染猪。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感染。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   11、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情况如何?  24、如何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性消毒?   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接种2毫升,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状况,可在首免后21~28日加强免疫1次;   29、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当地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扑灭疫情?   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2)严格检疫。要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进后一定要隔离饲养14天以上,无异常情况再混群饲养。   紧急扑杀疫点的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3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受威胁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五是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的具体情况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养殖圈舍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现疫情,以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4)血清学检测样品:要求采集发病猪及同群猪血清样品5份以上,每份血清量2毫升以上,冷藏送检。   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报告和处置   10、猪“高热病”是怎么回事?   (1)符合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可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