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行性感冒

    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珠鸡、野鸡和孔雀。、鹅、、鹧鸪也能感染。感染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可能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包括气溶胶或暴露于病毒污染的间接接触两种。因为感染禽能从粪便中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鸟粪和哺乳动物、饲料、水、设备、物资、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等,都易传播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零星发生。气候突变、冷刺激,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本病能否垂直传播,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但当母鸡感染后,鸡蛋的内部和表面可存有病毒。人工感染母鸡,在感染后3―4天几乎所产的全部鸡蛋都含有病毒。  

    流感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4―5天。因感染禽的品种、年龄、性别、环境因素、病毒的毒力不同,病禽的症状各异,轻重不一。  

    最急性型:多由高致病力流感病毒引起,病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以上。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眼呈半闭状态。采食量急剧下降,可减少15―50%。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病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突然尖叫。眼肿胀流泪,初期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两眼突出,肉髯增厚变硬,向两侧开张,呈“金鱼头”状。也有的出现抽搐,头颈后扭,运动失调,瘫痪等神经症状。产蛋鸡感染后,2―3天产蛋量即开始下降,7―17天内可使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5―10%,严重的将会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褪色蛋、砂壳蛋增多,持续1―5后产蛋率逐步回升,但恢复不到原有的水平,一般经1.5―2个月逐渐恢复到下降前产蛋水平的70―90%之间。种鸡感染后,除上述症状外,可使受精率下降20―40,并致10―20%的鸡胚于一周内死亡,且弱雏增多。  

    预防:禽流感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生损失较大,所以应重视对该病的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物生安全措施,加强禽场的防疫管理,禽场门口要设消毒池,谢绝参观,严禁外人进入禽舍,工作人员了入要更换消毒过的胶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车辆要定时消毒。禽舍的消毒可选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二氧化氯以强力喷雾器作喷洒消毒。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作无害化处理;消灭禽场的蝇蛆、老鼠、野鸟等各种传播媒介。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种蛋、雏禽等产品的调入,要经过兽医检疫;新进的雏禽应隔离饲养一定时期,确定无病者方可进入群饲养;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引进家禽或禽制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寒冷、长途运输、拥通风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增强家禽的抵抗力。  

    (2)免疫预防。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预防禽流感还没有理想的疫苗,现有的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油乳剂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疫苗后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作用弱毒疫苗具有突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危险,而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差、成果高,而且这些疫苗的应用还会影响禽流感疫情监测,因此不推荐使用疫苗。目前尚在研制中的疫苗还有DNA疫苗,它是将血凝素抗原基因克隆于DNA表达载体上,给动物注射后,DNA在体细胞内表达出抗原蛋白,从而产生免疫效果,这是一种安全且易长期保存的疫苗。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