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腹泻综合症及控制措施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兴起,许多问题易被饲养者所忽视,如腹泻,它可造成生长迟缓,严重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从经济效益来讲是一项较大的损失,饲养者应给予一定的重视,腹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可以有多种因素造成,现列举如下:

  一 引起腹泻综合症的原因及诊断

  (一)传染因素

  1. 细菌:较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弯曲菌感染病、鸡坏死性肠炎等。

  1.1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引起鸡腹泻的常见细菌,由致病性大肠杆菌,该病原血清型多且分布广泛,主要在应激、患传染病,禽舍卫生条件不良,饮水中大肠杆菌指数超标,在条件性致病菌的作用下引发。

  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杆菌,感染鸡只最常见的有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和禽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ium)它们分别为鸡白痢(PD)和鸡伤寒(FT)的病原,近年来已成为人类的一种食源性中毒疾病的病原,并引起人类的广泛关注。

  1.3弯曲菌感染病

  病原弯曲菌是鸡肠道菌之一,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若为弧菌性肝炎,鸡只排黄白稀粪,鸡冠苍白,剖检肝脏有星状坏死灶,若为弧菌性肠炎引起严重腹泻。

  1.4鸡坏死性肠炎

  病原为棱状芽孢杆菌,正常鸡普遍带菌,在密度大、应激、缺乏维生素等情况下易诱发本病,并引起严重腹泻,排暗红色稀粪,食欲废绝,大部分呈慢性经过。体重逐渐减轻,排灰褐色粪,衰弱而死,剖检病鸡肠道严重鼓气肿大,坏死,内有黑褐色肠容物 ,十二指肠肿胀、充血。检验时可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

  2. 病毒:常见鸡新城疫(ND)、禽流感(AI)、鸡传染性法氏囊(IBD)、鸡传染性气管炎(IB)等。

  2.1 鸡新城疫(ND)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具有高度毁灭性的传染病,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发病鸡只无论是急性型,还是亚急性型或慢性型都会引起腹泻,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恶臭稀薄的粪便。剖检小肠内充满乳糜样浆液,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

  2.2 禽流感(AL)

  禽流感病毒有很多血清型,在不同的血清型间和同一血清型的不同毒株间致病性都不一样,低致死型禽流感无论感染了土鸡、肉鸡和蛋鸡在育雏、育成、产蛋期都会引起腹泻,排绿色稀粪。高致死型禽流感突然暴发,无任何临床症状,该病诊断时可通过 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血清型检验来判断。

  2.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该病是由呼肠弧病毒感染引起。以侵害鸡的腔上囊(或称法氏囊)为主,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病程短,呈尖锋式死亡曲线,病鸡排出白色水样稀粪或稍粘稠的白色粪便,或粘液性下痢而使肛门周围污染,剖检可见腔上囊肿胀,充血或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其粘膜多呈弥漫性潮红和出血性 蜻润,典型病变在腿,胸肌有条状出血。

  2.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血清型多而使症状多变,有呼吸型、肾型、肠型、生殖道型等,能引起腹泻排白稀粪的主要是肾型、肠型。

  3. 寄生虫:鸡球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等

  3.1 鸡球虫病

  主要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目前有九种类型,此病多发于雨水较多的春夏季节,主发于2月龄内的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日渐加剧的血痢。剖检盲肠肿大呈暗红色,内存物有的干硬或有的柔软,但都混有血液。要确诊可对盲肠内容物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球虫囊卵。

  3.2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病原为住白细胞原虫,呈明显的季节流行,3―6周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发病原因主要为饲养管理不善,由蚊、蝇、库蠓进行传播,诊断依据为病雏伏地不动,食欲下降,鸡冠苍白,拉青绿色稀粪便,腿软或轻瘫,咳血,呼吸困难,突然死亡,死前口流鲜血。成年鸡产蛋减少或停止,时间可延至一个多月。从红细胞和白细胞中检出配子体可确诊。

  (二)营养因素

  1.矿物质:高钠、高钾。钠主要由食盐提供,若采食大量食盐高的鱼粉或饲料中食盐含量高,引起鸡的矿物质中毒,鸡极度口渴,狂饮不止,甚至死前还要喝水,嗉囊扩张,充满液体,低头时可见口鼻流出粘性分泌物,排粪频繁,下痢,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可对饲料中盐份测定及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饲料中钾添加过多或在用KMnO4溶液作为消毒饮水或微量元素补充剂时浓度过高,可对鸡消化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还可进入血液损害肾脏和脑,由于钾离子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而导致死亡,诊断时根据饮KMnO4溶液过高的病史,观察到病鸡呼吸困难,腹泻,甚至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口、舌和咽部粘膜变红紫色和水肿,嗉囊,胃肠有腐浊和出血现象,即可作出诊断。

  2.脂肪:饲料中不被消化吸收的脂肪会引起雏鸡腹泻,所以雏鸡应多用植物油。

  3    .蛋白、豆粕过生,肉骨粉、羽毛粉都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4.糖类:饲料中木薯含量过高( 3%),有不能消化的淀粉和毒素存在就会引起腹泻的发生。

  (三)气候和环境因素

  在寒冷、高温、气候突变、环境变化、管理不当等情况而易引起腹泻。

  二. 腹泻综合症的综合控制措施

  1.切实的作好消毒,特别是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带鸡消毒(喷雾)能有效减少病原菌的存在或扩散,也是有效减少或减轻鸡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在喷雾消毒时力求认真操作,确保喷雾药物达到100%的覆盖面,达到彻底的消毒效果。饮用水的质量对鸡的健康也是相当重要,定期对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和致病性细菌进行监测,适时进行饮水消毒是有效预防控制疾病发生的一种途径。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确定优质可靠的疫苗,并对疫苗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严格的操作程序,对疫苗的剂量做到准确无误,经常更换注射器针头,做到无漏免现象,经常的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重大传染病得以控制。

  3.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以免外源性疾病传入。

  4.选择质量过硬,信誉好的饲料厂家的饲料,减少腹泻的诱因。

  5.经常对本场鸡群开展药敏谱调查,计划用药,合理执行预防用药程序,以防出现耐药菌株,导致无药可用的被动局面。

  三. 发生腹泻综合症处理方案

  1.带鸡消毒: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如杀特灵、欧福、碘制剂等,交替使用,每日1次直至控制。

  2.用药方案:肠道抗菌剂或广谱抗菌剂加止泻药,用3―5天,5天后不见好转,可用益菌多3―5天,一个疗程后,仍不见好转,又排除饲养管理及营养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应考虑施用抗病毒药。

  3.饮水消毒:选择刺激性,毒副作用小的消毒剂,停药后连消3―4天。

  4.微生态调整:饮水消毒后,用益生素药品进行饮水以调整机体肠道的菌群平衡。

  5.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注意保温、保暖、防应激等,并对个别严重的鸡只进行隔离护理。

  6.及时送检病料到实验室进行确诊。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