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磺胺类药物中毒的病因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治疗家禽细菌性疾病的广谱抗菌药物,在养禽业中较为常用。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引起鹅只发生中毒症。常用的磺胺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肠道内容易吸收的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6-甲氧嘧啶(SMM)、磺胺喹噁啉(SQ)和磺胺甲氧嗪(SMP)等;另一类是肠内不易吸收的如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等。其中,容易被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若所用剂量掌握不准,较易引起鹅只中毒。引起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出于对磺胺类药物的剂量不了解或计算错误或急于求成而一次用大剂量或服药时间较长(超过7天);

    (2)用磺胺药拌料时搅拌不均匀;

    (3)幼鹅饲料含磺胺嘧啶0.75%~1.5%或口服0.5克磺胺类药物即可出现中毒现象;

    (4)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或体弱的鹅只更易发生中毒。

    磺胺类药物口服后,经肾脏排出体外,一般服后3~6小时,血液中就达到最高浓度,以肝及肾的含量最高。因磺胺药物的原形物或乙酰化产物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当尿液中的pH偏低时,常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严重地损伤肾小管及尿道的上皮细胞,或造成尿道阻塞,从而出现酸碱平衡障碍、尿酸盐沉积及尿毒症等。除此之外,还会使机体产生溶血性贫血、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及过敏反应等。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