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胚胎病,除一部分可能由遗传因子支配所致外,大部分是由于亲代不合理的饲养因素所致。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维生素缺乏症,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不足。②蛋白质和某些鸡胚生长发育有关氨基酸的缺乏。③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足。④某些营养成分过多。⑤蛋内含有抗生素,可使禽胚的生物素(一种辅酶)失去生理作用,扰乱了某些物质的正常代谢,影响胚胎发育。营养性胚胎主要特征为骨骼端软骨早期发生变性,因而产生胚胎肢体短缩,足肢和颈变曲,喙部呈“鹦鹉喙”,骨的生长发育受阻。蛋白未被完全吸收,蛋黄高度粘稠。同时其他组织器也相应发生营养养不良现象。常见的营养性胚胎病有如下几种。一、维生素A缺乏症孵化初期死胚甚多,并且胚胎生长迟缓。死胚肾脏肿胀,胸膜、心包膜、肠管、肠系膜及卵黄囊内有结晶盐类沉着,以肾脏为最明显。出壳时间推迟,皮肤和绒毛的颜色欠佳,有色素沉着。眼干燥,眼睑中有干酪样物。原因是种鸡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可取蛋黄、胚胎或幼禽的肝组织进行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二、维生素D缺乏症种蛋壳薄,蛋白较稀,蛋黄可移动性较大。入孵10天后胚胎发生粘液性水肿病,胚胎皮肤出现囊泡状水肿,其内充满浆液,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皮下组织增生,有时腿爪短小,肝脏脂肪浸润。胚胎在10~16胚龄死亡较多。孵出的雏禽体弱,水肿现象广泛发生,骨质不良,10日龄可发生佝偻病。原因是种鸡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或当照不足。三、维生素E缺乏症此病极少见,仅见于种鸡日粮配合极不合理的情况下。该病于孵化的第1周内胚胎的死亡率最高。发生此病时蛋黄中的胚层肿大,导致胎盘内的血管受到压缩而出现胚体血液瘀积或出血情况。还可使胚胎的眼睛晶状体混浊和角膜出现斑点。四、维生素B1缺乏症该病多发生
鸭特别是母鸭在放牧期间大量采食鱼虾、蚬、蟛蜞和贝类,而谷类
饲料(糠麸)补充不足时最易发生。幼雏出壳时间延长,往往只能将蛋啄一小孔而无力破壳,最后闷死于蛋内。若能孵出即出现神经症状。五、维生素B2缺乏症胚胎于孵化的第9~14日死亡最高。死胚表现皮肤结节状绒毛,躯体短小、水肿、贫血,肾脏变性,轻度短肢,关节明显变形,颈部弯曲等病理变化。具有上述病理表现的胚胎有时也能照常孵出,但多数带有先天性麻痹症状。六、维生素B12缺乏症胚胎于孵化第16~18天时出现很高的死亡率。特征性病变为胚胎生长缓慢,短喙,弯趾,皮肤呈弥漫性水肿,肌肉萎缩,心脏扩大及形态异常,甲状腺肿大,肝脏脂肪变性,卵黄囊、心脏和肝脏均有出血。七、短肢性营养不良种禽饲喂非全价的蛋白性饲料,生物素、叶酸、胆碱、锰等缺乏能引起此种胚胎病。胚体短小,足肢短而弯曲,颈亦弯曲,喙呈特征性的“鹦鹉嘴”。孵出的幼雏出现以足肢关节变化为特征的骨短粗病,并且其孵化率也显著下降。八、肌胃角质炎(抗肌胃腐蚀素缺乏)多出现在胚胎发育后期或刚出壳的雏禽。病变表现为肌胃角质层表面有裂痕、损伤及微小的出血,有时甚至发生溃疡;严重时,发炎的角质层易于剥落。九、锌缺乏症骨骼异,可能无翼和无腿,绒羽呈簇状。十、硒缺乏症孵化率降低,皮下积液,渗出性素质。十一、硒过量种禽日粮高于5ppm,可使禽胚出现弯趾,水肿,高死亡率;日粮硒高于10ppm时可使孵化率降低甚至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