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蛋鸡饲养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优势种群理论  在动物肠道微生态系统中厌氧菌占99%以上,为肠道中的优势种群,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不到l%。使用微生态制剂就在于补充或恢复优势种群,使失调的微生态系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使动物的健康得到恢复。  2、生物拮抗理论  微生态群有序地定植于粘膜皮肤等的表面或细胞间形成的生物膜样结构上,从而影响过路菌或致病菌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这就是生物学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正常菌群的代谢产物乙酸、丙酸、乳酸、细菌素和其他活性物质共同构成化学屏障,可阻止外籍菌的定植与生长繁殖。微生态制剂本身是这些正常的生理性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它参与屏障结构,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3、生物夺氧理论  多数病原微生物属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当动物肠道内微生态系失调,局部氧分子浓度升高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培育耗氧微生物,降低局部氧分子浓度,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恢复其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4、“三流循环”理论  三流循环即能源流、物质流及基因流的循环。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1、调节动物肠胃平衡,促进营养全面吸收,提高饲料报酬率,改善产品品质,微生态制剂通过产生大量消化酶,氨基酸、维生素等,提供动物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在动物胃肠道形成微酸性环境,维持肠道内pH值,有利于维生素D、Ca2+、Fe2+等的消化吸收;  2、促进生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时间,降低饲养成本;  3、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阻止有害菌的入侵,增强动物免疫力;  4、抑制肠道内氨及胺等毒性物质的产生,除臭,改善环境卫生:  当动物肠内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多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它有害气体和物质,而微生态制剂中某些菌属如嗜胺菌可利用消化道内游离的氨、胺和其他有害气体和物质,同时优势菌群可抑制大肠杆菌的活动,扭转蛋白质向胺及氨的转化,从而降低肠内容物、血液和粪便中有害物质含量。  5、防止育龄动物腹泻  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它们尽早建立健全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在家禽应激之前及之后2~3天投喂微生态制剂效果最好,可有效地预防因环境、食物改变而造成的微生态菌群失衡,并可以使被破坏的微生态平衡得以恢复和巩固。  微生态制剂在雏鸡饲养中的应用效果(摘录)  在雏鸡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  ◆提高雏鸡成活率;  ◆提高日增重及饲料报酬;  ◆降低雏鸡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1)郭延军等(1999)报道,在雏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出壳雏鸡进行鸡白痢预防试验。试验证明可有效地  预防鸡白痢,减少死亡,显著提高育雏鸡存活率(存活率达到97.0%-98.1%);  2)史兆国等(2000)在雏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饲料报酬提高11.2%,死淘率下降  5.8%;  3)马春全等(1999)在雏鸡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后,结果平均日增重提高24.4%,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  后,添加乳杆菌组雏鸡较对照组死亡率降低20%;  4)邢军等(1999)试验结果证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降低雏鸡的肠道疾病发生率,而且能缩短病程,在饲料中  添中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雏鸡日增重,改善饲料转化率;  5)于永波(1999)指出,15周龄蛋雏鸡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使增重提高7.3%,料肉比下降19.3%,死淘  率降低36.4%。  微生态制剂在产蛋鸡中的应用效果(摘录)  在蛋鸡饲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  ◆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  ◆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报酬。  1)斐兰顺(1994)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微生态添加剂,产蛋量提高4.6%(P<0.05),产蛋率提高  2.4%,死亡率下降2%;  2)田永植等(2000)用微生态制剂(原液)对蛋鸡进行饮水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提高10.4%,  产蛋量提高1.1%;  3)刘宏远等(2000)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原液)也发现蛋重和产蛋率均有提高,并且降低了耗料量;  4)张巧娥等(1999)用添加微生态制剂(原液)处理蛋鸡饲料,结果产蛋率和蛋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8%5和  2.6%,而料蛋比比对照组降低12.5%;  5)张金坤等(1999)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21天后鸡群体存活率提高5.6%,饲料报酬和只均产蛋率显  著提高;  6)刘卫东等(1999)报道,给蛋鸡饮水中添加0.2%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  3.1%(P<0.05),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济效益显著;  7)苏志勇等(1999)用生态宝(酵母菌、链球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饲喂蛋鸡发现,试验级产蛋率比  对照组提高10%,而腹泻率下降12.7%;  8)石传林(1998)报道,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4.5%,平均蛋  重比对照组提高0.7%,试验组比对照组是提高饲料报酬8.8%,死淘率降低1.7%。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