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绦虫病的防治

鸡囊宫科绦虫:楔形变带绦虫成虫体长2.5~3.5毫米,宽约1毫米,略呈三角形或纺锤形。中间宿主为蚯蚓,似囊尾蚴在蚯蚓体内发育需14天,鸡吞噬含似囊尾蚴的蚯蚓而感染。由于虫体对肠壁粘膜的机械刺激,以及虫体分泌毒素的作用,引起鸡消瘦拉希,四肢无力等症状。节片戴文绦虫:寄生于鸡、、鹌鹑的十二指肠内,几乎遍及世界,对雏鸡危害较大。成虫短小,仅0.5~3.0毫米长,由4~9个节片组成。头节小,顶突和吸盘上均有小钩,但易脱落。生殖孔规则地交替开口于每个体节的侧缘前部。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被中间宿主蛞蝓(KUO4YU2一种软体动物,像蜗牛,但无壳)或陆地螺吞噬后,于体内经3周发育为似囊尾蚴。禽类啄食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而感染,约经2周发育为成虫。患禽经常发生腹泻,粪便含粘液或带血,高度消瘦、衰弱,有时从两腿开始麻痹,常逐渐发展而波及全身。鸡赖利绦虫:寄生于鸡和火鸡的小肠中,广泛分别于世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在我国常见的鸡赖利绦虫有三种:四角赖利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后半部,虫体长达25厘米,是鸡最大的绦虫。棘沟赖利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大小和形状颇似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虫体较小,一般不超过4厘米。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虫卵被蚂蚁食入后,于体内经约2周的发育,变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有似囊尾蚴的蚂蚁后,经2~3周发育为成虫。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后经14~16天的发育,变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有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约经20天发育为成虫。致病作用和症状:患病家禽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渴感增加,体弱消瘦,翅膀下垂,羽毛逆立,蛋鸡产蛋率降低或停产。雏鸡发育受阻或停止,可能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其代谢产物可引起中毒反应,出现神经症状。诊断:粪便检查发现孕卵节片或尸体剖检找到虫体可确诊。治疗:常用药物有,锋达虫克:0.16~0.2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内服;硫双二氯酚100~20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咪唑15~20毫克/千克体重,与面粉做成丸剂,一次投服;丙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拌料喂服;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氯硝柳胺。投稿人:宏兴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