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禽蛔虫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中而引起,是鸡极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2~4月龄的鸡,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甚至发生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诊断(1)临床症状病鸡常表现为精神萎靡,营养不良,羽毛松乱,鸡冠苍白,行动迟缓,常呆立不动。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减退,下痢和便秘交替,稀粪中常混有带血粘液,雏鸡生长发育不良,以后逐渐衰弱死亡。严重感染的成年鸡亦表现为下痢、贫血和生产性能降低等症状。(2)虫卵检查常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浮集粪便中的虫卵。虫卵呈扁椭圆形,灰褐色,卵壳两层,干滑,大小为70~90微米×47~51微米,新排出时内含单个胚细胞。(3)病理剖检小肠中除有大量粘液外尚可发现虫体。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呈黄白色,体表有细横纹。雌虫大于雄虫。雌虫长65~110毫米,尾部稍尖。雄虫长26~70毫米,尾部有尾翼,尾端尖。防治措施(1)治疗可应用下列药物:①锋达虫克:0.16~0.2克/千克体重,拌入
饲料中内服。②枸椽酸哌哔嗪(驱蛔灵):200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内服,或配成0.1%~0.2%水溶液饮服。③磷酸左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内服。④丙硫苯咪唑:5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内服。⑤噻嘧啶(抗虫灵)60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给予。⑥甲噻嘧啶(保康宁):10~15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内服。⑦亚砜咪唑:5毫克/千克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内服。⑧酚噻嗪(硫化二苯胺):0.5~1克/千克体重,每只鸡总量不得超过2克,混入饲料内1次内服。(2)驱虫蛔虫病流行的鸡场,每年应进行两次定期驱虫。雏鸡子2~3月龄时驱虫1次,当年秋末进行第二次驱虫;成年鸡第一次驱虫安排在10~11月份,第二次驱虫放在春季产蛋季节前一个月进行。病鸡随时进行治疗性驱虫。驱虫后之天内排出的粪便应作发酵处理。也可以进行药物预防,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克酚噻嗪,每周1次,有预防效果。投稿人:宏兴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