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病因及防制


 
  在近些年的养殖业中,鸡群常发生一种由传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和非传染因素(环境、饲养管理等)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并发或混合感染的呼吸道病,称为鸡呼吸道复合征或鸡多病因呼吸道病(multicausal respiratory disease;MRD)。这种疾病在鸡群中普遍存在,且诊断难度大,防制效果不明显,可长期或反复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严重。
   一、流行病学及临诊特点
   1.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可发生于各日龄的鸡,病因有多种,诊断困难,常反复发生,难以清除,我国的大部分鸡群都有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存在,只是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2.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症状以甩鼻、呼噜为最常见,鼻孔处常有分泌物或鼻痂。整群出现症状者达5%~10%,重者可达30%以上。
   3.产蛋鸡常出现产蛋下降,但降幅不一(5%~60%)。部分蛋壳颜色变浅,出现软蛋、薄壳和沙壳蛋。这类产蛋异常恢复缓慢且差别很大,往往需15~60天的时间,而且很难达到原有水平。
   4.大多死亡率不高或略高于正常,雏鸡可有较高的死亡。对整个鸡群影响生长、推迟开产或无产蛋高峰。
   5.长期未能控制时常发生败血症感染,死亡率增高,并增加了对烈性传染病如新城疫(ND)、禽流感(AI)等病的易感性。
   6.剖检可见咽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肺充血、瘀血、出血,咽喉部及气管中有粘液,部分鸡气囊混浊增厚,甚至有腹膜炎、心包炎,部分卵泡充血、出血、萎缩、变形,输卵管黏膜有炎症。
   7.本病常年发生,但冬、春季发病率明显增高。中、小型鸡场及散养户发病高于大型养鸡场。
   二、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病因及相互作用
   (一)传染性因素 
   关键性病原体 主要有败毒支原体(MG)、传染性支气管炎(IB)、大肠杆菌(EC)、新城疫(ND)、禽流感(AI)、鸡副嗜血杆菌(HP)、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禽博德氏菌(BA)以及呼肠孤病毒(Reo)等病原体的感染。这些传染性病原体虽然是鸡多病因呼吸道病常见的病因,但在不同的场、群或不同的年份、批次中,它们所处的致病地位也不尽相同,败毒支原体在我国鸡群的感染率极高,在种蛋以及普通的鸡弱毒疫苗中均有较高的污染率。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新城疫和禽流感是鸡的烈性传染病,经多年采取了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以及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更多的是以非典型或低致病力的形式出现,成为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非典型新城疫的参与更为常见。这几种在鸡群普遍存在的病原体,协同发生作用时可引起明显症状和严重后果。
   疫苗免疫反应 给鸡接种呼吸道病毒活疫苗时,会引起免疫反应,正常的免疫反应是在接种后3~5天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持续3~5天后自然消失。但在鸡体内潜在有某些呼吸道病原体时,则可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甚至暴发鸡多病因呼吸道病,尤以并发呼吸性大肠杆菌病和与非典型性新城疫时更为严重。再者,由于许多鸡群频繁大量的接种弱毒疫苗或使用毒力较强的弱毒疫苗,致使鸡群中存在较强的传代疫苗毒株,常会造成疫苗接种反应加重成为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诱发因素。有时,在鸡群中接种弱毒苗剂量不匀或部分漏掉时,也可在鸡群中发生鸡与鸡之间的疫苗毒传播,它的反应大于正常的接种反应,并可使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免疫失败。
   免疫抑制性病原体的影响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影响免疫接种的应答以至免疫完全失败,并可使鸡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大大增加,此类疾病在许多鸡群中普遍存在,危害深远。它们主要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鸡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等,另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本身既是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病原体之一,又是造成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原体,所以更应加以关注。
   (二)非传染性病因  
   环境的有害因子和饲养管理的失误是造成鸡多病因呼吸道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有的将其造成的病症称为“环境性肺炎”。 
   有害气体 氨气是常见的有害气体之一,它可使气管黏膜上皮纤毛退化以至脱落,从而降低了对病原体的清除率,造成抗病力的下降,使机体对许多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
   尘埃及粉尘 鸡舍内空气中的尘埃和粉尘浓度过高现象普遍存在,在鸡吸入这些颗粒物质后,不仅物理性阻碍呼吸道通气和纤毛运动,使支气管排除能力降低,同时其中携带有多种引起呼吸道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促使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发生和传播。 
   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低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粘液分泌过多,降低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尤其是在冬、春季冷空气侵袭或鸡舍通风量过大时,往往使发病率增高或产蛋鸡的产蛋下降。过于干燥的空气除使呼吸道黏膜失水、上皮细胞抵御病原体能力下降外,还会使空气中的尘埃及粉尘的浓度大为增加。夏、秋季节高温与高湿常相伴发生,它使鸡的呼吸频率急剧增加,致呼吸器官发生充血、炎症,也常使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发病增加。
   饲料的霉菌毒素 近年饲料遭受霉菌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占饲料量比例较大的玉米,所受霉菌污染情况更为常见,它除了因毒素直接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使免疫力明显下降,增大了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发病率。
   三、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防制对策
   (一)正确认识疾病 由多种病因引起畜禽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综合征,已成为近些年发病的新特点,鸡多病因呼吸道病是其中之一。由于此类疾病的病因较多且相互作用关系复杂,所以在诊断和防制鸡多病因呼吸道病时一定要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要认真进行诊断和分析,在众多的病因中,找出主要原因以及协同或诱发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绝不可单一依靠某种药物或某种疫苗。正确认识鸡多病因呼吸道病是防控其发生最为重要的对策。
   (二)切实做好免疫接种 必须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疫苗,根据情况还可酌情接种支原体、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的疫苗,同时一定要做好与鸡多病因呼吸道病密切相关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等病疫苗的接种工作。要做好免疫接种一定要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优质合格的疫苗,弱毒疫苗应尽量选用SPF级疫苗。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包括同一类疫苗不同株(系)的选择、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的安排、母源抗体及疫苗间相互干扰的影响、疫苗剂型、接种剂量、接种途径等。
   3.接种的弱毒疫苗应先从高度致弱的疫苗开始,不可初次接种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应初次用H120,以后再用H52。新城疫I系苗应在2月龄后使用,目前有的鸡场在鸡一月龄内使用I系苗,往往产生较多的呼吸道症状及其它后患。传染性法氏囊的免疫使用毒力较强的疫苗后,会使法氏囊受损伤严重而致鸡的整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引起免疫失败。弱毒疫苗的饮水接种要求很高,因接种途径所受影响的因素最多,所以造成免疫效果不稳定,且免疫最不均匀,还往往产生较多的疫苗病毒回传而引起较重的呼吸道症状。
   4.某些鸡场(群),于雏鸡一日龄时可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喷雾免疫,以预防早期感染,但应注意潜在感染有支原体等病原体时,可致发生较重的呼吸道症状。 
   5.频繁或大剂量的接种弱毒苗,往往是加重鸡多病因呼吸道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做好免疫抑制病的免疫接种。马立克的危害日渐加重,它不仅导致免疫抑制,而且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有些肉用仔鸡已接种马立克疫苗,实为高明之举。
   (三)科学使用药物防控 在鸡的某些呼吸道病易感、易发病阶段,科学使用化学药物往往可有较好效果。如在育雏早期使用枝原净以预防支原体的发生或注射头孢噻呋等以预防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病的感染。还应在不同饲养阶段投服阿莫西林、替米考星、氟喹诺酮类药物,以控制某些细菌病的危害。特别警惕大肠杆菌的感染,一旦发生大肠杆菌将会与其它呼吸道病原体合并发病,会造成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严重感染。防治鸡多病因呼吸道病时还可用低刺激、高效力的消毒药物做带鸡喷雾空气消毒。对发病鸡可用链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混合,做喷雾吸入。但应明确,对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治疗,尤其有较重的大肠杆菌或新城疫等并发时,药物的疗效是有限的。
   (四)做好引种检疫 鸡苗要购自规模较大、设备良好、信誉可靠、鸡苗健康、背景清楚的种鸡场。同时要做好通风、保温,合理解决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鸡群除应监测支原体、沙门氏菌等病的感染状况或抗体水平,还要对所饲养的每批鸡定期监测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抗体水平,以便为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同时应注重饲料的营养全面并含有优质蛋白的饲料,是构建鸡健康和抗病力的物质基础;各种抗体的产生均依赖于蛋白质和维生素A、D、E等,它们还对呼吸道上皮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至关重要。营养缺乏或不平衡,以及劣质的蛋白饲料,或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常为鸡多病因呼吸道的发病埋下隐患。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