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壳异常
1.1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
蛋鸡产蛋期一只鸡每天约需钙3.0-3.5克,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因此,在产蛋期必须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星期(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1.2磷的含量不当
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0: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生产中计算磷的含量,须计算饲料中的有效磷。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或加入植酸酶促进植酸磷的分解,使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
1.3维生素D含量不足
当血液中钙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但维生素D不能代替钙、磷的缺乏。但作为脂溶性维生素,还要注意过量引起的中毒。
1.4饲料中其它矿物质元素的影响
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但在补充微量元素时,量不能太大,同时注意饮水硬度不能太高,补钙饲料不能含有较多的其他矿物质元素,以免产生拮抗作用。
1.5年龄因素
正常饲养情况下,青年母鸡子宫腺体都能正常分泌碳酸钙。但到老龄时,由于体内脂肪的沉积会使子宫腺体沉积一定的脂肪,进而影响腺体的分泌功能,使蛋壳变薄变脆。
1.6环境因素的影响
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所以高温季节应注意降温。除通风外,还可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如屋顶刷白、喷水,舍内采用喷雾降温或安装电风扇均有效。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浓度,也有利蛋壳质量的改善。光照的作用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固酸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超过低温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通风。
1.7疾病因素的影响
在正常饲养情况下,软壳蛋、砂皮蛋等增多,往往是发生疾病的征兆。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禽流感、传支、传染性喉气管炎等都会造成子宫腺体分泌障碍,从而影响蛋壳质量。
2蛋壳着色异常的原因及防治
色斑蛋,即在蛋壳上有色斑,这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有时环境温度过高也会使鸡产色斑蛋,这时可适当降低舍温。
白壳蛋。除去品种因素外,很多疾病都可导致褐壳蛋颜色变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会造成灰白壳蛋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他危害较严重的疾病还有新城疫、白痢、产蛋下降综合征等。这类疾病可以直接或继发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另外,抗球虫药物尼卡巴嗪能使蛋壳色素急剧减少。其它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抗球虫药或驱虫药,使用时间或剂量不当,也对蛋壳颜色有不良影响。因而,在产蛋期应尽量避免使用上述药物。
3蛋清蛋黄异常
蛋清的异常主要见有蛋白稀、变色、内有异物或异味等。蛋白稀,主要由于鸡蛋贮存时间过长或由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磺胺类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蛋白变色,主要变红或粉红,原因是饲料中棉籽饼用量过大或水中Fe2+含量较高。蛋白内有异物,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输卵管上皮脱落,光照不当和声音异常。蛋白有异味是由于饲喂了劣质鱼粉或使用了含氯的抗球虫药。蛋白内有时还会见到气泡,那是因为运输时尖端朝上而导致鸡蛋剧烈震荡造成的。
蛋黄异常的原因主要有:无蛋黄是因输卵管有炎症或突然受惊;蛋黄内有异味是因鸡舍内氨的浓度过高;蛋黄颜色橙红色说明添加了过量的色素;绿色与饲料中叶酸含量过高有关;过浅可能是由于片面提高饲料中钙的含量或某些疾病造成的。要增加蛋黄色泽,就要降低饲料中白玉米的用量。在日粮中添加2%陈皮或0.3%红辣椒粉、0.1%鸡血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