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痛风的诊治


   痛风是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养禽业生产中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给养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某父母代鸡场1997、1998年分别引进的6000羽和8000羽两群种雏鸡都发生类似情况。出雏12小时禽主就让鸡开饮开食,为了预防疾病,1日龄始用氟哌酸、氯霉素、土霉素拌料或饮水,4日龄以后鸡群中部分鸡表现精神沉郁,吃料和饮水少,运动迟缓,倦缩,不愿走动,有的跛行,有的站不起来,驱赶能动但很吃力,粪便呈白色,病鸡陆续出现死亡,高峰时一天死亡50~60羽,发病率高达60%~70%,死亡率5%~6%。
  二、剖检变化
  剖检死鸡和弱鸡,主要病变为肾脏肿大,表面有大量尿酸盐沉积,一侧或二侧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输尿管变粗;有的肝、心、肺表面也有白色尿酸盐;腿关节稍肿,但很少看到尿酸盐沉积。
  三、诊治与分析
  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及鸡发病后尿酸盐在肾、肝、肺等处广泛沉积而诊断为雏鸡痛风,表现以内脏型痛风为主,关节痛风为次。
  到底是何原因引起雏鸡痛风的呢�通过了解与分析,可能是饲料中蛋白质过高、过早开食及用药预防不妥、饲料霉变、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为此我们要求该场马上采取措施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并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万单位的维生素A,供给足量清洁饮用水。2~3天后,死鸡明显下降,鸡群精神状况明显好转。
  另外,通过这两次的情况,我们建议该场下一批雏鸡改变某些饲养管理方式:雏鸡进场后先饮葡萄糖水,3~4个小时后再饲喂含标准蛋白质的饲料或玉米粒料,停止使用氯霉素、磺胺类药,保证饲料新鲜,含足够量的维生素A。
  四、讨论
  通过同一棚舍、同一鸡种、同一季节饲养,防疫环境和免疫程序又相同,但三批雏鸡饲养结果却截然不同,从中可以得出,作为鸡场应该如何控制和预防痛风的发生�
  1.饲料蛋白质和钙含量要适宜,避免添加过量。根据不同品种和周龄的鸡群提供相应的蛋白质和钙含量适宜的饲料。由于鸡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氨的排泄与哺乳动物不同,不能在肝脏将其合成尿素,而只能在肝脏和肾脏内合成尿酸由尿排出,形成白色粪便;核蛋白水解后的核酸也能合成尿酸,当蛋白质在饲料里的比例过大时,生成尿酸就增多,当其超过了肾脏排泄的最大阀值时,就以尿酸盐的形式在体内沉积,形成痛风。高钙饲料可严重损害肾脏而影响尿酸的排泄,也可导致痛风。
  2.饲料中应按照雏鸡的营养标准量添加维生素,尤其维生素A,加强饲料管理,防止饲料霉变。饲料放置过久或高温高湿易导致维生素氧化失效。维生素A缺乏,可使肾脏细胞代谢障碍,而且使肾小管、输尿管上皮细胞角化脱落,这样使尿酸及其盐类排泄受阻,促进痛风的发生。
  3.避免滥用药物。在鸡群发病时应按量、按疗程科学投药,尤其对磺胺类、氯霉素使用更要慎重。另外,饲料中添加药物用于预防疾病,也应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因为多数药物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某种药物即使对肾脏无害,若长期使用治疗量也可能影响肾脏的功能。
  4.鸡舍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严格免疫程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发生。
  5.供给足量的清洁饮用水,饲养密度不能过大,让鸡群有足够的运动场地。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