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是
家禽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这种病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抗菌药物,但这些抗菌药物多数都存在着耐药现象而影响防治效果,因此,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1.1 自拟中草药 黄连30g、黄芩30g、黄柏50g、黄芪50g、地榆60g、赤芍50g、当归30g、丹皮50g、栀子50g、木通60g、知母50g、肉桂20g、金银花100g、板栗雄花序60g、甘草30g,按配方称重后研磨,过60目筛,混匀,装入塑料袋密封,备用。各味草药购自临沂市中药批发市场。
1.1.2 西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
山东齐鲁兽药厂生产。
1.2 试验动物
选择临沂市的8个自然发病病例,共计有罗曼蛋雏鸡16000只,海兰蛋雏鸡6000只。各病例经临床症状检查、剖检变化、病原菌分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等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分组共8个病例,根据发病先后分为治疗Ⅰ、Ⅱ、……Ⅷ组,每组内设试验组和对照组2个小组。I组内每小组各有2 000只22日龄罗曼蛋雏鸡;Ⅱ组内每小组各有1 500只15日龄罗曼蛋雏鸡;Ⅲ组内每小组各有2 000只25日龄海兰蛋雏鸡;Ⅳ组内每小组各有1000只33日龄海兰蛋雏鸡;Ⅴ组内每小组各有1 000只19日龄罗曼蛋雏鸡;Ⅵ组内每小组各有1500只38日龄罗曼蛋雏鸡;Ⅶ组内每小组各有1000只15日龄罗曼蛋雏鸡;Ⅷ 组内每小组各有1000只34日龄罗曼蛋雏鸡。
1.3.2 试验方法试验组采用经药敏试验选出的敏感西药,按其治疗量使用,同时在
饲料中添加1% 的自拟中草药,连用3 d;对照组只使用试验组所用的西药。经药敏试验选出各病例的敏感药物,结果是Ⅰ组丁胺卡那霉素,Ⅱ组强力霉素,Ⅲ组卡那霉素,Ⅳ组环丙沙星,Ⅴ组诺氟沙星,Ⅵ组恩诺沙星,Ⅶ组恩诺沙星,Ⅷ组丁胺卡那霉素。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治疗后,精神、饮食、排粪恢复正常,大肠杆菌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经治疗后,精神、饮食、排粪有好转,大肠杆菌症状明显减退。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好转甚至死亡,剖检有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等典型大肠杆菌病变。
1.5 统计分析
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显著性检测,有效率、死亡率均用卡方检验。
2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各病例的治疗效果统计
注:同一比较项目下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肩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1可知,各病例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组比单独使用西药组在用药后停止死亡时间提前2.37d,鸡群恢复正常时间提前3.18d,死亡率低3.6个百分点,有效率高3.6个百分点。
3 讨论
(1)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好,说明两者的联合起到了互补、促进作用。加人中药后能提高疗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方药具有抑菌作用,如黄芩、秦皮、黄连、地榆、赤芍、丹皮等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二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方中黄芪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可促进免疫细胞生长;三是具有消除耐药质粒的作用,R质粒的传播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有研究表明,大黄、黄连、黄芩对R质粒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
(2)鸡大肠杆菌病是雏鸡的常发病,防治手段主要是使用抗菌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但随之而来的是耐药性问题,所以研究中药防治大肠杆菌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本方药中的板栗雄花序取自壳斗科栗属板栗,以往的中草药资料中未有介绍,但临床应用试验表明其有防治畜禽腹泻的作用,且效果明显,它的药用机理、化学成分、药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4)方中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解毒,凉血利胆为主,退高热,治目肿、下痢;佐知母、金银花加强其清热解毒作用;地榆、丹皮、赤芍活血、凉血、散瘀;木通泻心火、利尿;黄芪、肉桂、当归鼓舞气血,活血祛淤,性温反佐,不致寒凉太过,诸药合用佐甘草调和,共奏清热解凉、散瘀止痢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