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成都郊区多个鸭场中暴发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鸭病毒性肝炎(DH)相似的传染病,用抗DH高免蛋黄液治疗无效,经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鸭嗜水气单胞菌病。
1 发病情况
发病鸭群多为8~20日龄的樱桃谷或奥白星雏鸭,突然发病,先是有个别突然死亡,第2天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日死亡数可达10%;传播迅速,迅速波及全群,发病率为50%~80%,死亡率为15%~53%,病程一般7~10天。病鸭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或淡绿色;随着病程发展,病鸭双腿麻痹,行动迟缓或共济失调,濒死期倒地不起,双腿呈划桨状,可见角弓反张。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脏肿大褪色,呈土黄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呈斑驳样,或郁血呈乌黑色;肺脏弥漫性出血,有黑紫色出血斑或整个肺脏严重出血,切面有红色泡沫样液体;脾脏肿胀、郁血、出血;肠黏膜脱落,弥漫性出血;肾脏郁血或出血;气管黏膜环状出血。用抗DH高免蛋黄液治疗,注射后多数病鸭群死亡更为严重,个别病鸭群注射抗DH蛋黄抗体时同时注射头孢拉啶(编者注:建议食品动物不使用该药),死亡明显减少。
2 细菌学检验
2.1 形态学检查 病死鸭肺、肝脏触片,染色镜检可见单个存在、两端钝圆、中等大小、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肺脏触片中细菌数量多,肝脏触片中细菌数量少。瑞氏染色有两极着色的倾向。
2.2 培养特性 将病鸭肺脏、肝脏等病料接种于不同培养基,37℃培养24h后观察。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见圆形、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的菌落;在兔鲜血琼脂平板上有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呈均匀一致混浊,无沉淀和菌膜,有臭味。悬滴标本可见活泼的直线运动或圆圈运动。
2.3 生化鉴定 分离株用法国梅里埃半自动细菌鉴定仪(APILabPlus)API鉴定系统鉴定,使用肠道菌鉴定试纸条ID32E,生化谱为20276701240,鉴定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id%=99.8T=0.75)。
2.4 动物试验 无菌操作采集病鸭肺脏,研磨后制成1:5悬液,腹腔注射小鼠3只,0.5ml只;将病料悬液反复冻融3次,3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用0.2微米滤器过滤,滤液腹腔注射小鼠3只,0.5ml只。结果接种病料悬液的小鼠于12~48h死亡,从死亡小鼠体内回收到该菌;接种滤液小鼠10天后全部健活,细菌回收为阴性。用该菌的纯培养物接种健康雏鸭,仅见雏鸭一过性精神沉郁,未出现死亡。
2.5 药敏实验 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对丁胺卡那霉素、阿舒巴坦 (阿莫西林+棒酸钾)、氨苄西林、头孢拉啶、庆大霉素、新霉素、苯唑西林敏感(抑菌圈直径≥15mm);对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链霉素、壮观霉素、多黏菌素、头孢噻吩等耐药(抑菌圈直径≤10mm)。
3 临床治疗情况
对临床有类似DH症状和病理变化且用抗DH高免蛋黄液治疗无效的病鸭群,用头孢拉啶或丁胺卡那霉素注射,24~48h死亡停止,3~5天痊愈,先后治疗13群病患鸭,共10830只,总有效率92.1%。
4 讨论
4.1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淡水、污水、土壤中,国内外报道其对鱼、虾、蛇、蛙、水禽、猪、牛都可感染发病,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素有多种不同品种的畜禽混养和立体养殖的习惯,加上畜禽粪便多不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而任意排放,对土壤、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使嗜水气单胞菌这种水生动物的致病菌对鸭也具有同样的致死性威胁。自1995年周涛首次报道鸭嗜水气单胞菌病以来,我国已有多个地区发生本病的报道,其危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水禽疾病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笔者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敏实验及临床治疗试验,证实了在四川省成都郊区商品雏鸭群中暴发的传染病是鸭嗜水气单胞菌病。
4.2 鸭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龄期、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DH非常相似,如发病日龄多为8~20日龄,病鸭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部分病死鸭出现角弓反张、肝脏出血等,临床上易混淆。起初笔者也将该病诊断为DH,但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抗DH高免蛋黄液治疗均无效,甚至在注射后死亡更为严重。后来笔者发现,患病鸭的肺脏出血十分严重,出现率为 100%(5858),呈现紫黑色,切面有血性泡沫,而DH病死鸭基本没有这种变化;在触片检查时发现,肺脏中可见大量细菌,肝脏中细菌数量很少,结合临床上病鸭在发病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推测嗜水气单胞菌可能在鸭肺脏中定居并大量增殖,这是否意味着嗜水气单胞菌可经过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分离的鸭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强,具有多重耐药性(高达13种),在全部受试的20种抗菌药中,敏感的药物仅有头孢拉啶、丁胺卡那霉素等7种。因此,当雏鸭出现疑似DH症状和病变,且肺脏出血严重时,可以临床诊断为鸭嗜水气单胞菌病,尽快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这解释了临床上个别病鸭群在注射抗DH蛋黄抗体的同时,配合使用头孢拉啶,死亡明显减少的原因。
4.4 在动物回归试验中,鸭嗜水气单胞菌纯培养物腹腔注射健康雏鸭仅为一过性感染,未能复制出典型病例,是否与该病的感染途径及其他影响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